李严(?-234年),改名为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诸葛亮是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23年,夷陵战争结束后,刘备病重,李燕和诸葛亮受遗诏协助刘禅。刘备对诸葛亮和李燕作出了不同的职务安排。一方面,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自然继续执政蜀汉的朝廷事务。另一方面,李燕被刘备封为中都护,执掌蜀汉兵权,留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对李严也非常优待,称之为都乡侯、假期、加光禄勋。所以,问题来了,李严和诸葛亮,为什么走向对抗,为什么李严被孔明流放?
[img]393498[/img]
一
@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的几年里,诸葛亮和李燕仍然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即诸葛亮开始恢复蜀汉的实力,平定南中地区,而李燕则守卫永安,防止东吴可能的进攻。到了公元226,诸葛亮和李燕的关系逐渐改变。当时,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北伐中原,这也是刘备一生的志愿者。诸葛亮认为,出兵后,他想让李严率军守卫汉中,这样他就可以专注于北伐曹魏。然而,李燕不仅拒绝了这一合理要求,还要求将五个县划分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
[img]393499[/img]
二
在此基础上,蜀汉自然不希望益州再次被划分,这显然不利于益州内部的团结。因此,诸葛亮自然拒绝了李燕的不合理要求。与此同时,李燕还劝诸葛亮被九锡鼓励进入爵称王。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如果大臣们“加九锡”,他们无疑表现出篡权夺位的野心。例如,曹操曾经加九锡。@ 忠于蜀汉和刘禅的孔明选择驳斥李燕。从那以后,诸葛亮在看穿了李燕的险恶意图后,逐渐疏远了李燕,也就是说,这两位孤儿大臣不仅反对,而且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完全反对。
三
公元230年,李燕私下传言司马懿为自己设立了官职,诱降他。诸葛亮知道李严的贪婪。但从维护大局的角度来看,诸葛亮还是上表迁李严为将军,即对他加官进爵。然而,李燕并没有报答李,而是报复了诸葛亮恩。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在这方面,李燕不仅在粮草运输上发生了延误,而且在诸葛亮班师回到朝鲜后故意诬陷他。而这,终于让诸葛亮觉得无法继续忍受。因此,诸葛亮弹劾李严,并赢得了蜀汉大部分大臣的支持。
[img]393500[/img]
四
@ 对此,后主刘禅最终将托孤重臣李严作为平民流放至梓潼县(治四川梓潼)。总的来说,对于诸葛亮和李燕这两个孤独的大臣来说,不同的概念逐渐走向了对抗,也就是说,诸葛亮致力于公众,希望帮助汉朝,而李燕更考虑个人利益,甚至贪婪。在此基础上,虽然刘备的托孤大臣甚至持有蜀汉的兵权,但李燕站在蜀汉的对立面,自然没有好的结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诸葛亮被废为平民,流放偏远,但李燕仍然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东山再起。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严心灰意冷,极度失望,最后不久病逝。
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之一,李燕 最后,诸葛亮为什么会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