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曹蜀吴三国历史上能相对稳定近40年,靠什么?

三国是东汉下启西晋分裂的历史时期。这篇文章,

从公元222年夷陵战争结束到公元262年司马昭大举伐蜀国,前后40年是三国对抗相对稳定的时期。魏、蜀、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战略。蜀北伐,吴淮南,曹魏西守东攻,上演了精彩的戏剧。

[img]389348[/img]

蜀:蚕食雍凉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种评书、影视剧,都侧重于三国鼎立初期、军阀混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世界上只有曹、孙、刘三个人在一起,与中原竞争,分开合并。夷陵之战后,三国最精彩的故事似乎结束了,诸葛亮离开祁山,北伐中原。后来,姜伟继续北伐,直到蜀国灭亡。

诸葛亮北伐直指雍凉地区

事实上,这恰恰显示了三国对抗时期蜀国的战略方向。夷陵之战后,蜀国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诸葛亮主政后重新与东吴结盟,稳步发展,积累了力量。由于荆州的丧失,隆中对两路北伐战略已经不可能实现。诸葛亮只能走出汉中,从而达到“蚕食雍凉,拓宽边境”的目的。诸葛亮谨慎持重,蜀国国力弱,只能采取这一战略,不能冒险采取魏延的子午谷计划。

吴国:争淮南

淮南是淮水以南地区,是以合肥为中心的长江以西地区。在三国对峙40年期间,魏、吴对峙是主要斗争的焦点。淮南是魏武双方至关重要的核心区域。淮南是曹魏伐吴的前沿阵地,也是东吴抗曹魏的第一道防线。吴国把淮南控制在自己手里,孙权前后多次攻打合肥,拼尽全力,结果合肥仍牢牢控制在曹魏手里。孙权死后,诸葛恪带领军队继续攻打合肥,但还是失败了。

[img]389349[/img]

曹魏:西守东攻

曹魏在汉中失败后,追求的基本战略是西守东攻,先灭吴,后灭蜀。益州、汉中地势险易守难攻,曹魏占领淮南,易集军伐吴。曹丕即位后,大举攻吴,就是这一战略的表现。公元229年,在诸葛亮兴师北伐的情况下,曹睿咨询司马懿“谁先”。司马懿明确回答用水陆两路大举伐吴,也坚持西守东攻的战略。事实证明,这一战略正好可以应对蜀、吴采取的战略。

三国对峙,吴蜀联盟对抗曹魏。蜀军北伐,意图蚕食雍凉;吴国北伐,与曹魏争淮南,似乎遥相呼应。然而,事实上,双方相隔数千英里,无法相互呼应。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返回,但国力疲惫;吴魏多次在合肥打仗,最终未能夺取合肥。曹魏西守东攻,轻松应对蜀吴。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方国力差距越来越严重,趋于统一的局面不可逆转!


曹蜀吴三国历史上能相对稳定近40年,靠什么?曹蜀吴三国历史上能相对稳定近40年,靠什么?

,,,,,,,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