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燕昭王看到乐毅时,为什么要重用他?自从燕国复国以来,燕昭王一直在努力向齐国复仇。
然而,齐国人才济济,国力强,是当时三强之一。虽然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名列前茅,但它只处于最后,没有实力与齐国竞争。对于燕昭王来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重组燕国。燕昭王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一上台就开辟了招聘世界人才的有利条件。不久,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燕昭王渴望人才,所以大量的人才涌入燕国,乐毅是人才中的人才。
[img]388832[/img]
在燕昭王君臣的治理下,燕国实力突飞猛进,但齐国并不闲着。刚刚吞并了宋朝的大部分领土,燕国仍然赶不上齐国。此时,乐毅分析了当前形势:齐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燕国势力薄弱。如果你想成功复仇,你必须与中原国家合作。
燕昭王认为这是合理的。他派苏朝和其他人游说各国。经过一番努力,燕、赵、韩、魏、秦组成了五国联盟,以燕为主力,乐毅指挥全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之战”。据《史记》记载,齐霸国之后,他的业余时间也是大人民,不容易独自攻击。王必想与赵、楚、魏作战。
[img]388833[/img]
虽然齐国实力雄厚,但很难抵御五国联军的进攻。此外,齐国内部也不安。齐国王任性,不听劝告,对人民实施暴政。随着时间的推移,君主和大臣离心离德,失去了人民的心。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乐毅率军攻占了70多座城市,这些都属于燕国的领土,齐国只剩下君和即墨活了下来。据《史记》记载,乐毅5岁,70多个城市都属于郡县,但君和即墨没有接受。
从西周到战国近800年,这是齐国遇到的最大危机,燕国几乎吞并了齐国的所有领土。显然,乐毅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乐毅的祖先乐羊是魏文侯时期的将军。他的指挥官魏军摧毁了中山国,所以他被封在灵寿,他的后代定居在这里。
这是魏国的飞地,但不到20年,中山又在这里复国,然后被赵武灵王摧毁,所以乐毅成了赵国人。乐毅从小就熟悉军事学习和战略,熟悉策略。他年轻时就在赵国闻名。有人建议他当官。
公元前295年,李兑在沙丘之乱中杀害了赵武灵王,乐毅对此嗤之以鼻,于是愤怒地离开赵国到魏国。据《史记》记载,武灵王有沙丘之乱,就是去赵适魏。
此时,魏国的情况不是很好,秦国的头也不是很好,乐毅也没有得到魏昭王的赞赏。自复国以来,燕国一直没有忘记向齐国报仇。燕国是一个偏远的弱国,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战胜敌人。
因此,燕昭王降低了他作为礼贤下士的身份。世界上的圣贤涌入燕国,乐毅就是其中之一。燕昭王一到燕国,就任命乐毅为亚卿,仅次于上卿的官位,相当于现任副总理。燕昭王以前不认识乐毅。他一见面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待遇?大致有两个原因。
@ 齐国吞并燕国时,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担忧,强大的齐国是所有诸侯都不想看到的。乐毅向赵武灵王提出建议,用赵的“河东之地”交换齐国的“河北之地”,造成齐国计划进入中原的错觉,促使诸侯联合起来反对齐国。乐毅这样做,间接地帮助了燕国一大忙,正是各诸侯联合反对,才给了燕国复国的时间,否则燕国极有可能灭国。
@ 燕昭王早年是韩国的质子。他曾在赵国呆过一段时间,应该听说过乐毅“贤能好兵”的名声。回到燕国后,燕昭王渴求才华。对于乐毅这样一个善于战斗的将军来说,他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待遇。不幸的是,燕昭王去世后,乐毅被燕惠王怀疑。燕国错过了摧毁齐国的机会,让田单趁机复国。乐毅绝望地去了赵国。
乐毅的特点是什么?燕昭王为什么直接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