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钰被封为Xi王。明英宗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被俘,土木堡发生变化。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只有两岁,为了避免少国的怀疑,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最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值得注意的是,明英宗回归后,虽然是太上皇,但却被软禁在南宫。
[img]386774[/img]
朱祁钰发自内心地不希望明英宗回到朝鲜。为了防止明英宗与老臣的联系,他严格防范自己的一举一动。此外,一座山不允许两只老虎,朱祁钰也不希望两位皇帝同时存在。@ 朱祁钰对朱祁镇来说,无疑是想除之后快。所以,问题来了,朱祁钰迎回朱祁镇,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只是软禁他?
一
明英宗回归后,虽然是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此外,朱祁钰接受了太监高平的建议,砍伐了南宫的所有树木,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接触。也就是说,朱祁钰对朱祁镇的严格防范。与此同时,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立了儿子朱见济。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明代宗朱祁钰对皇位的贪婪。至于朱祁钰的王位,朱祁镇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威胁,即朱祁镇一天不除,朱祁钰的王位可能会丧失。
[img]386775[/img]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朱祁钰不直接杀了朱祁镇?在我看来,不是朱祁钰不想,而是他杀不了。一方面,朱祁钰要想名正言顺地摆脱朱祁镇,就必须掌握后者的把柄,才能得到朝廷大臣的支持。否则,如果朱祁钰直接下令杀死朱祁镇,自然会遭到明朝朝廷的强烈反对,甚至留下无知的名声。
二
例如,虽然明朝以前的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但玄武门的变化杀死了他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成为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缺陷。即使是像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也逃不掉杀死兄弟的评价,能力远不如李世民的朱祁钰,自然不敢肆无忌惮。更重要的是,朱祁钰回到朱祁镇后,后者很谨慎,就像高平陵之前的司马懿一样,没有给对方抓住把柄的机会。
[img]386776[/img]
当然,朱祁钰派人严格照顾朱祁镇,这也导致后者长期无法与外界联系,很难留下任何大做文章的把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朝廷上部分偏向朱祁镇的势力,朱祁钰无法名正言顺地摆脱朱祁镇。另一方面,既然明不行,为什么朱祁钰不借助东厂和锦衣卫去除朱祁镇呢?在我看来,这是朱祁钰对明朝东厂和锦衣卫没有强烈控制的问题。
三
宣德十年(1435年),明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从那以后,明朝的东厂就被王振控制了。然而,在土木堡的变化中,不仅明英宗被俘,宦官王振也被杀。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许多王振党羽纷纷落马,即东厂势力遭到重创。至于当时的锦衣卫,在明兵部尚书于谦的控制下,毕竟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需要调动一切力量来抵抗瓦拉大军的进攻。
此外,朱祁钰在位时,非常依赖谦等大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力,导致他无法用金衣卫和东厂秘密除掉朱祁镇。@ 孙太后的存在也让朱祁钰害怕,不敢直接杀死朱祁镇。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皇太子朱祁镇登基为皇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四
@ 明英宗在漠北被俘后,孙太后多次给明英宗送去御寒棉衣。明英宗还朝后,明景帝在南宫幽禁,孙太后多次前来探望。对朱祁钰来说,没有孙太后和于谦的支持,他可以登上王位。现在朱祁镇回来了,孙太后显然更喜欢儿子朱祁镇。至于大臣谦,无疑是中立的。在此基础上,得不到孙太后和于谦的支持,也是朱祁钰不敢除掉朱祁镇的重要原因。
[img]386777[/img]
朱祁钰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突然得了重病。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点,石亨、徐有贞等人率先开启长安门广场,正式发起“夺门之变”。最后,明英宗朱祁镇夺回了皇帝的宝座,而明朝宗朱祁钰则在一个月后去世。至于朱祁钰的死因,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朱祁钰病逝,也有人认为朱祁钰被人伤害。但无论如何,朱祁镇复位后,朱祁钰的死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朱祁镇被放回明朝后 为什么朱祁钰没有对他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