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失败后,被称为“败北”。于是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打败叫“败北”,而不是“败东”,或者“败西”,或者“败南”?
[img]386478[/img]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北”字在古代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北”的方向,二是表示“背”的含义。
“背”这个意思,其实本身就是“北”这个词的本意,它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背对背坐在一起。
“败北”的“北”,在这里,要表现的,就是“背”的意思。
为什么“败北”的“北”是“背”的意思?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和之前的战争,首先要选择一个开放的地方,两军在两边排队,面对面。然后,两军开始打鼓,然后车撞了。马萧萧,士兵弓箭在腰上,军旗猎猎,北风阵阵。两军冲过来抓对杀。
如果一支军队被打败,军队就会转身逃跑,背对着胜利的一方。一旦一支军队转身逃跑,背对着胜利的一方,就意味着这支军队打败了投降。这就像在现代战争中举起白旗表示投降。一旦一支军队背对着胜利的军队,胜利的军队就不能继续追求。
战争的规则是胜利,绝对不允许投降。换句话说,你可以打败它,但永远不要投降。战场只能面对敌人,绝对不允许面对敌人。有些民族在设计盔甲时,只有身体的正面有盔甲,身体的背面没有盔甲。例如,蒙古人在战争中就是这样。
[img]386479[/img]
为什么他们的身体背面没有盔甲?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盔甲的重量,也是为了表明,在任何时候,背部都不允许面对敌人。也就是说,不允许失败。换句话说,士兵们宁愿死也不愿转身逃跑,把可耻的背对着敌人。
战场上不允许背对敌人,所以会用“败北”这个词来表示败仗。
然而,尽管我们这样解释了“败北”的含义,但还是没有结束。
意思是“失败”,是“北”字的演变。为什么这个词演变成北方的方向?
在演变过程中,古代的词语并不是随意的。它们必须意味着“失败”和“北方方向”。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
那这两个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古代是一个礼治社会。作为一个礼治社会,最重要的是尊卑秩序。古代有严格的规定,谁是高尚的,谁是卑鄙的。而且一旦规定了要求,就要按照这个规定规范自己的言行。包括坐车、听音乐等。,绝对不能享受到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东西。
尊卑的观念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尊卑的说法。比如“南”是高贵的方向,“北”是低贱的方向。
“北方”是一个低廉的方向,所以“失败”这个词与“北方”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毕竟,在古代战争中,失败后,被打败一方的人将被胜利一方抓住作为奴隶,并在胜利一方的井田里终身工作。失败者的贵族也会被降爵、削爵,甚至成为胜利者的奴隶。比如勾践失败后,被夫差抓回来,当夫差奴隶。夫差上马时,勾践的过去,躺在地上给夫差当马墩,夫差要踩在勾践的背上爬上马背。夫差生病了,勾践还得给他尝粪便,以此来判断夫差得了什么病。
[img]386480[/img]
@ 只要失败了,就会进入古代高贵秩序的底层。
那么,为什么古代认为“北方”是一个低廉的方向,而“南方”是一个高贵的方向呢?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原民族的侵略主要来自北方。毕竟,南方一直向中原民族屈服,甚至后来南方也融入了中原民族。因此,只有北方与中原民族作战。
南方的中原民族受到北方的骚扰,经常与北方发生战争。有时打败,有时打败。但无论你是赢还是输,你是否能赢,你都应该首先口头上“战胜”北方。认为“北方”的民族都很低,但也是失败的一方。
也许,这也是一种古老的“精神胜利法”。
古代打败仗后为什么叫败北?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