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先主刘备战役多年,赤壁之战后成立蜀汉。他是一位英勇的君主,决定杀人。临死前,他还教儿子刘禅要“只贤惠,能服人”。
刘禅这个名字可能不为人所知,但他的昵称阿斗,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描述平庸的人的“扶不起阿斗”,来自刘禅。
而且刘禅能在蜀国内忧外患几十年,稳坐皇位,其实可能并不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愚蠢。
“扶不起的阿斗”
据说刘禅的母亲做了一个梦,梦中吞下了北斗之星,然后怀上了刘禅,所以刘禅小时候经常被称为“阿斗”。
刘禅从小就受过刘备的教育,学习了文学战略,包括张飞、关羽、赵云等武将的言行,以及诸葛亮一代名人的帮助。
在这些名将的影响下,刘禅治国的能力应该不会太差。
[img]383064[/img]
自公元223年以来,刘备病重,死前召回诸葛亮并立遗诏,刘备怕自小软弱的刘禅,管不了这么大的蜀汉。
于是将刘禅托付诸葛亮,请诸葛亮协助刘禅治理朝政。
17岁的刘禅继位后,赦免了世界。此时,蜀国的内忧外患多次遭到人为叛乱。为了稳定局势,诸葛亮派人假装与孙权重建,利用军事力量巩固政权。
休战期间,刘禅让国内人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国内经济农业形势发展良好后,诸葛亮率军多次作战,先平定四县,再进军北伐曹魏。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禅在十多年的国内动乱中仍然掌握着政权,直到诸葛亮死后,他才开始独自掌权。
刘禅从小就习惯了诸葛亮的帮助,非常信任他的领导能力,因此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导致陈将军在后期死亡。太监黄浩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刘禅,开始干预政治事务,掌握政权。
这时,将军姜维看到黄皓肆意扰乱朝政,非常不满。他写了一篇奏折,开始演奏刘禅,让刘禅随意谈论黄皓对朝政人员的处决。
[img]383065[/img]
看到奏折后,刘禅没有听姜维的意见,说黄皓只是个宦官,闹不出什么水花,不用太担心。
刘禅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臣子不和,所以他想让黄浩感谢姜伟的罪行。姜伟担心黄浩会伤害自己,因为黄浩在朝鲜有很多参与。当时,朝鲜有一位与姜伟敌对的臣子,所以姜伟向刘禅要求在叠中屯田。
蜀汉灭亡
后来,姜伟听说魏国著名将军钟会在训练士兵,于是向刘禅报告了这个消息,让刘禅为时刻作战做好准备。
这时,宫中的黄浩先收到消息,于是黄浩告诉刘禅,敌人只是在练习,并不是真的会进攻。刘禅没有把这个消息放在心上,只有三个人知道这个消息。
[img]383066[/img]
不久之后,魏国真的攻打了蜀国,刘禅措手不及,派了几名将军去抗击魏军。
但为时已晚,魏军未来无法防御的蜀军迅速被击败。此时,刘禅拒绝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必然会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是选择向魏军投降。
就这样,在宦官黄皓一步步教唆的影响下,刘禅听了诽谤,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刘禅誓死抵抗,拿出所有的军事力量,根据当时魏蜀之间的差距,蜀军就没有获胜的概率。
[img]383067[/img]
降服于魏,虽然大使的脸,但至少士兵和人民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蜀国灭亡后,刘禅被带到魏国,被称为安乐县公。事实上,他被控制在魏国手中作为人质。
当时,魏国司马昭多次试探刘禅。为了打消司马昭的疑虑,刘禅在他的住所门口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三个大字“中山寨”。
看到写的字后,负责监视刘禅的人转身告诉司马昭,司马昭听后想了想,从此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不再针对刘禅。
魏国其他大臣表示困惑。“中山寨”这个词可以让司马昭消除疑虑。司马昭看到大臣们还在雾水中,就提醒他们:“倒着读这三个字。”
“中山寨”倒过来就是“寨山中”,谐音“山中”。刘禅的意思是表明他只想隐藏山林,从此不再问朝政。
把牌匾放在自己家门口,就是想让司马昭知道自己从头到尾都没有争权的想法。
[img]383068[/img]
此后,刘禅在魏国吃喝玩乐,度过了余生,享年64岁。
刘禅的举动打破了世界对他软弱无能的看法。想象一下,当其他国家担心生活时,司马昭的怀疑也可以解决,这证明刘禅并不完全是一个无能的人。
刘禅投降写了三个字,司马昭没有杀他 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