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是中国古代官品水平的最高水平。在不同的朝代,正品官员的权力也大不相同。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一般来说,唐朝以前的一品官一般都有很大的权力。唐朝以后,一品官的权力基本上越来越小。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所谓的一品官已经成为一个荣誉头衔,基本上没有实权。
[img]384038[/img]
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正品官员,如果按照正常规则授予实权,官员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唐朝以后,随着中央统治者的不断集中,他们不希望下面有这么多权力的大臣,所以他们把一品的官职变成了一个虚假的头衔。
中国古代官职第一部分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当时曹丕在位时,曹魏的司空陈群提出了一个叫做“九品官法”的东西,大致是在汉代旧的“察举制”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等级,方便国家人才选拔和官员绩效考核。
但请注意,三国时代的产品与后来的产品和官员完全不同。后来的产品和产品指的是等级水平。三国时期的产品是指政府通过人才考核后获得的分类等级。或者官员绩效考核的分类等级。
[img]384039[/img]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件事:第一,在三国之前,中国很少有官员和官员。例如,在汉朝,汉朝实行三公九清制。汉朝的三公是什么样的官员?答案是没有产品!在汉代,很少有官员这么说。
第二,九品官制的出现其实是为了中央集权。当时,曹丕同意实施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为了完全恢复中央政府任命和评估官员的权力。至于官职的分级,后来发生了什么。
然而,后来,在整个三国时代,以及下一个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初期,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评估官员成绩时,如果一个高级官员最终获得了九个产品的评估结果。低级官员最终获得了一个产品的评估结果不合适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划分的话,那就开玩笑了。作为中央中央的重要大臣,他的政绩没有下面的县长那么大,所以他可能不会做他的工作。后来,人们逐渐开始不知不觉地,高级官员的产品往往高于低级官员。
@ 从那时起,官员的产品开始逐渐代表他的官职水平。在南北朝中期的南梁时期,南梁正式将官方产品与官方阶级制度相结合。正是从那时起,历史上才有几位官员说。
[img]384040[/img]
随着官品制度与官阶制度的结合,南梁的官职制度基本上从汉代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三公自然成为一级官员,然后逐渐下降,以此类推。南梁灭亡后,这一制度也被后来的南陈朝和隋朝继承。此外,隋朝还发明了“五省六曹制”。这一制度后来被唐朝简化,成为所谓的“三省六部制”。
随着三省六部制的确定,以及之前留下的九品划分方法。@ 到了唐朝,我们后来印象中真的出现了几个品官。后来宋、元、明、清,基本都是抄袭唐代制度,整体变化不大。
@ 要真正讨论一品官的权力,我们必须从唐朝开始。
唐代一品官有哪些官职?
据唐朝官制记载,唐初,正一品有六个官职,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后来,在唐朝统一世界的过程中,李世民在洛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立了双王,同时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为唐朝统一世界奠定了基础。当时,李世民的功劳已经达到了“封不可封”的地步。此后,唐高祖李渊专门为李世民创造了一个正一品的官职,叫做“天策上将”。
而且下一步从一品,就是有五个官职,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骑将军”。
唐代所有一品官职加在一起,只有十二个。
唐代一品官的权力有多大?
如果按照正常的官制流程,太师、太傅、太保都可以直接当皇帝老师,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帝师”。太尉是中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理论上,即使皇帝想控制军队,他也必须通过太尉下达命令。
司徒管理财务。历史上第一个司徒出现在古代。当时,姚帝在位,然后顺成为姚的司徒。司空管的各种建设有点像后来工部的尚书,但权力要大得多。历史上第一个司空也出现在古代。当时,顺帝在位。顺帝首先设立了司空的官职,然后历史上第一个司空是大禹。
[img]384041[/img]
至于李渊创造的天策将军,他的权力更加无限。根据李渊当时设定的权限,天策将军可以自己开放政府,然后招募和任命官员,自己铸币印钱。就地位而言,天策将军只比皇帝的三位教师低一点。在整个将军制度中,没有比天策将军更大的官职。
唐代的七个一品官,基本上就是这个水平。
如果你真的想任命七个实权一品官,估计皇帝第二天就会消失。有这么七个大臣,皇帝手里还有什么权力?
@ 即使是像李渊这样的开国皇帝也只敢让儿子成为正品。其他人必须谨慎才能成为正品。但我们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几年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件,直接夺取了李渊的王位。
正品官职,就是这么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李世民时代开始,一品官的授予就谨慎了。在李世民时代,从一品中得到的人并不多。至于正品,三师肯定不会去想,李世民估计也没兴趣给自己找三个老师。太尉和天策将军,这两个涉及军权的职位,在整个贞观时期都没有给出。尤其是天策将军,整个唐朝都没有第二个。
至于正品中排名最低的司徒和司空,李世民给了他们,他们确实给了他们实权的官职。李世民时代,司徒是长孙无忌,司空是方玄龄。这两个人在唐朝历史上有多重要,对唐朝略知一二的人都应该听说过。
甚至像李世民这样才华横溢的皇帝,在给正品实权官职时也是如此谨慎。之后,唐朝皇帝自然不敢随便给出。@ 贞观时期过后,唐代实权的一品官很少再出现,基本上都是荣誉称号。特别是武则天时代以后,连二品的很多官职都成了荣誉称号。当朝宰相,能直接干预政务安排的官员,就是三品。
[img]384042[/img]
例如,在武则天时代,著名的首相狄仁杰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职,也就是正三品。但正三品的官职足以让狄仁杰权力向野外倾斜。当时,没有一个有实权的一品官和二品官。一个有实权的三品就足以向野外倾斜。
也正是唐朝开了个好头。下一个宋、元、明、清四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不再轻易授予一品官职。如果一个朝代有一个实权的一品官,皇帝基本上就被架空了。虽然一品官的名字或职位会在不同的朝代发生变化。但显然,无论哪个朝代,一品官的权力都太大了。
对于想集中集权,把所有权力都放在自己身上的古代皇帝来说,下面的人只负责工作,自然不希望下面有这么大权力的下属。@ 渐渐地,在唐朝之后的几千年里,一品官逐渐成为荣誉称号,基本上被授予死者。即使给活人,也是一个简单的荣誉称号,不可能真正给实权。
正一品官员在不同朝代的权力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