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看土地面积是没有用的。这取决于人口和人员的质量。毕竟,战争、后勤和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面积。
东汉末年,世界上有十三个州,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
曹魏占: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青州、凉州、少数荆州、少数扬州。
东吴占:扬州、交州、荆州多数。
蜀汉占了:益州。
就数量而言,曹魏击败了东吴和蜀汉,他们不到曹魏的一半。但从地图上看,问题很严重,东吴和蜀汉的面积并不比曹魏少多少。
为什么?东吴占据的扬州、交州、荆州、蜀汉占据的益州,基本上把长江以南的所有地盘都瓜分了,那不就是半个世界!
那么,我们能说东吴和蜀汉能比曹魏更强大吗?当然不是。当时,土地资源远不如人口资源重要。
[img]381799[/img]
东汉末年,人口多集中在北方。
东汉末年,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尤其是洛阳周边地区,这里是国都所在地,是东汉建设的重点地区。
此外,当时黄河流域的人口明显高于长江流域。这就是为什么北方地盘不大,但要分成这么多州县。人口太多了。
东汉战争前的人口分布大概是这样的:
司隶:300万人。
豫州:500万人。
冀州:560万人。
兖州:400万人。
徐州:300万人。
青州:300万人。
凉州:50万人。
并州:70万人。
幽州:250万人。
扬州:420万人(其中曹魏控制的九江县约占50万人)。
荆州:550万人(其中曹魏控制的南阳县有250万人)。
交州:110万人。
益州:500万人。
从上述人口分布来看,我们会发现只有豫州、冀州、荆州和益州是人口超过500万的州县。豫州和冀州都在曹魏手中,荆州部分在曹魏手中。东吴只有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蜀汉只占据宜州。
[img]381800[/img]
如果曹魏和他们争夺人口,他们只需要用豫州和冀州来打败对方。此外,曹魏手中还有一群实力雄厚的球员。
当然,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三国早期的战争大多发生在北方。南方相对安宁,人口损失远低于北方。
然而,即便如此,曹魏还是集中了所有州县的实力,击败了东吴和蜀汉。东汉巅峰时期,全国人口约6500万。然而,当三家公司回到晋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大约1600万。
曹魏的领土占了一半以上,而东吴和蜀汉的总和还不到一半。可以看出,即使战争给北方领土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损失,北方仍然比南方强。
二、人员素质完全不同。
东汉末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尤其是洛阳周边的经济文化圈,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地方。
在古代,除了重要的人口外,指导国家和战略的人才也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蜀汉和东吴并不是曹魏的对手。
刘备为什么在北方混了20年?即使一无所有,他仍然奋斗不止?北方是人才的聚集地。只有在北方出名,才能吸引人才到他手下。
[img]381801[/img]
三国时期,指导江山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北方人。
首先,看看曹魏阵营的人才。
于迅、荀攸:颍川颍阴县人,即河南许昌人。
郭嘉:颍川阳翟人,即河南禹州人。
贾诩:武威郡姑臧县人,今甘肃省武威市人。
程昱:兖州东郡东阿人,即山东省东阿县人。
许游:河南南阳人。
第二,看看蜀汉集团的人才。
诸葛亮是谁?山东琅琊郡人。他跟着叔叔去荆州,后来遇到了刘备。
庞统:荆州襄阳人,即湖北襄阳人,当时也被曹魏占领。
法正:陕西省眉县人。他跑到益州,先为刘璋工作,然后为刘备工作。
徐舒:颍川阳翟人,即河南禹州人。在刘备最危险的时候,他离开刘备去曹操。
[img]381802[/img]
@ 看看东吴集团的人才。
张昭:徐州彭城人。孙策创业时,南下躲避战争的张昭跟随孙策与世界作战。
周瑜:安徽庐江人。三国时期,这个地方属于合肥,正儿八经的曹魏地盘。
诸葛瑾:和诸葛亮是兄弟,也是山东琅琊郡人。
鲁肃:安徽滁州人,这个地方一直是曹魏与东吴争夺的焦点,但也属于长江以北。
吕蒙:汝南县富陂县,现隶属于安徽省阜南县,也在长江以北。
由此可见,挑选了这么多三国著名的谋士,都诞生在长江以北。北方人大多是。你说蜀汉东吴怎么跟曹魏打?
在人才方面,曹魏基本上压垮了蜀汉和东吴,这在一两天内是无法改变的。即使三足鼎立,我们也应该一起教育人民。无论速度和质量如何,曹魏都更好。
[img]381803[/img]
总结:光看地盘是看不出名堂的。
三国时期,地下资源几乎没用。只有争夺人口和人才,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随着人口的增加,不仅参军打仗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生产力也会增强,物流供应也会更加充足,这些都对打胜仗有很大的好处。
更别说人才多了,兵熊熊一窝,一个优秀的人才对战局的影响,完全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你明白了吗?蜀汉和东吴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诸葛亮的老话说得好:“天气变了”。蜀汉和东吴翻身的唯一机会就是等到曹魏陷入混乱。
不幸的是,即使曹魏在司马懿时期发生了内乱,他似乎也没有受伤。毕竟,东吴有很多内乱,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才也枯萎了。这可能是天数。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三国时期的面积几乎相同 为什么三方实力差距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