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人如何防治洪水?许多意想不到的措施

每年雨季,总会有一些地区受到强雨的袭击,造成洪水灾害。事实上,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洪水灾害一直是人类面临的自然最常见的敌人。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呢?

古代也有水文站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中国古代自大禹以来就一直重视对水文状况的观察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历代各朝都更加注重在各河流中建站监测水文。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是中国古代水文站罕见的遗迹。

白鹤梁是重庆涪陵城北长江的天然石梁。由于白鹤梁的梁脊仅比长江全年最低水位高2-3米,几乎全年都不在水中,只有在冬春交叉口水位较低时才部分露出水面,古人经常根据白鹤梁露出水面的高度来确定长江的枯水位。自唐代以来,古人以“刻石记事”的方式在白鹤梁上记录了长江的枯水水位,并刻上了“石鱼”作为水文标志。

白鹤梁石鱼题刻保存最好,价值也很高。它记录了公元764年以来72年间歇性的枯水记录,共刻有163个古代石刻题。

白鹤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水文站”,见证了中国古代水文治理的历史成就。

[img]380108[/img]

中国有七个水系: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和松花江。历代高度重视防洪和防洪通报。河流溢流影响水运、灌溉和生活用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古今防洪防洪不同,但古代仍有值得称赞的做法。宜昌至重庆段有11个枯水雕刻群。

建于1120年的吴江(今江苏省苏州)上有两座水则碑。水纪念碑分为“左水纪念碑”和“右水纪念碑”。左水纪念碑记录了多年来的最高水位,而右水纪念碑记录了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当时规定水位相当于一划,高田和低田都不会受到影响;两划以上,极低田受灾;三划以上,低田受灾...如果超过七划,极高的田地也会受到影响。若某一年的洪水位特别高,即本则刻称:某一年的水到此。最早的一年(经转换)是1194年。

由此可见,水碑不仅是观测水位的标尺,也是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原始记录。从水碑可以看出,为了统计汛期农田的洪水面积,宋代建立了水位观测系统,这也是中国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观测水位的最早记录。

古代防洪法规

在中国古代,各朝还制定了许多防洪法规,以确保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金朝泰和两年(1202年)金章宗颁布实施的《泰和法令》是中国最早的防洪法规。

《河流防范令》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明确规定了黄河、海河等水系的防洪起止期,将“6月初至8月底”定为“涨水月”,规定沿河官员在此期间必须轮流“守涨”。二是规定朝廷每年派官员“兼行户、工部进”,汛期前沿河检查,督促沿河州、府、县落实防洪规划措施,修复加固堤防。@ 河防紧急情况下,沿河州府、都水监、都巡河官等应共同商定抢险事宜。四是奖功罚罪,无论是有功还是有罪,沿河州、府、县官员都要报告防洪,由国家根据情况处理。

《河防令》的颁布不仅对当时金国占领的黄河、海河等水系的防洪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代的河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金后各朝代的防洪法律法规主要由《河防令》延伸。

清朝顺治16年至康熙16年,1659年~1677年),苏北黄河、淮河、运河多年崩溃,水灾严重。平民水利专家陈黄协助河道总督金辅治水,提出从上游治理黄河的主张,发明了测量流量的“测水方法”,为我国河道管理理论做出了显著贡献。

然而,古代黄河仍然决口淹没农田村庄。为了防洪,便产生了“水报”。这是一种和“兵报”一样紧急的快报。这种汛情传递的紧急程度往往比兵报更危急。在古代,黄河堤岸有报洪的“塘马”。当上游地区暴雨和河流急剧上升时,封疆官员随后将水警书送往下游,并迅速通知加固堤防和疏散人口。这种水报是接力式的。据说沿河县有一匹好马。视力好的人总是爬上去观察。水报一到,就通知马夫接应,逐县传到开封。当时有的日夜奔跑500英里,甚至比洪水还快。当时,朝廷还规定,传水报的马可以在危急情况下踩死人,而无需偿命。对此,人们家喻户晓,一见背黄包,插红旗跨马疾驰,大多会自觉避让。

在古代,报告水警也有一种独特的“羊报”。所谓“羊报”,就是报汛水卒。据记载,在甘肃省高兰县黄河上游西部,清代有水位观测标志。根据历史上的洪水位,一根竖立的中流铁柱上刻着一条痕迹。如果水位超过一英寸,则表明下游水位至少上升一英寸。测量危险情况时,“羊报”迅速拿着干粮和“水签”(警汛),坐在羊舟上,用绳子固定自己,随流漂下,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水签通知沿着水路扔一次。

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等准备。“羊舟”也很独特。它用大羊剖腹产去除内脏,晾干缝合,浸泡在青麻油中,使其密不透水。充气后,浮水面不会下沉,就像木筏一样。“羊报”执行一项非常危险和重要的任务。古代“羊报”被抢救上岸后,有的因在河里扑腾多天而饿死、撞死或溺死,幸存者可谓九死一生。

[img]380109[/img]

在元朝,朝廷还根据自然条件设立了陆地站、水站、轿车站、步行站等报警站。由于东北地区的道路条件较差,所以有一个狗站。事实证明,元朝官员非常重视狗的作用,训练狗作为一种通信报警工具,最多有3000只狗用于报告水警。当时,辽东、黑龙江下游等地区有15个狗站报告水警。


古人如何防治洪水?许多意想不到的措施古人如何防治洪水?许多意想不到的措施

,,,,,,

  • 石守信为何堕落?石守信的堕落与赵匡胤有关吗
  • 因“杯酒释兵权”事件而留名青史的北宋名将石守信,曾是后周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抗击北汉和征伐南唐的众多战役中屡立功勋。...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

  • 宋真宗亲手为三个男人戴花有什么暧昧?宋真宗秘史
  • 为什么宋真宗亲自为大臣戴花?宋真宗即将前往泰山封禅,命令中心让陈尧老留在东京,马知节是大都市的巡逻大使。在离开首都之...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