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立李显为王子,很快就把禅位给了李显。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故事。

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与崔玄伟、桓彦范、敬晖、袁恕等大臣共同发动“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舞台,唐中宗李贤复位。

[img]380329[/img]

毫无疑问,这次政变的领导人是张柬之。《老唐书·张柬之》记载:“及其惩罚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

政变发生前一年,张柬之刚刚被武则天任命为武周帝国的宰相,武则天对他并不重用。

在政变发生的那一年,张柬之已经80岁了。他这么大,身居高位,为什么要积极组织推翻武则天的政变?

当然,张柬之联合诸大臣发动政变的原因是要归政给李唐,这是大义,谁也改变不了。

但事实上,要归政李唐,可能不需要用这么激烈的手段。

当时,经过仔细考虑,武则天已经在为李唐的归政做准备。其标志性事件是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复立庐陵王李贤为王子。

虽然这是武则天不甘心的妥协,但在大势下,基本上会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武则天之后就是李显上位。

此外,在“龙政变”发生的那一年,武则天已经81岁了。她仍然病得很重,几天内过得很好。即使她不用政变把她赶下舞台,李贤也不能等太久。

张柬早些时候被狄仁杰和姚崇推荐,成为武周朝的宰相和复兴李唐派的领导者。他一定是一个成年人,否则他不会受到狄仁杰的重视。

但是老成持重的张柬之却做出了激进的行为,原来是什么?

[img]380330[/img]

我觉得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公心,担心皇位变更的意外,另一个是自私,为老主复仇。

就公众而言,在“神龙政变”发生前,武则天病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趁机夺权,有可能伤害皇太子李显接位。

张氏兄弟和李显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

早在武周大足第一年(公元701年),李贤的长子李重润、姐姐李仙慧和姐夫吴延基(武则天的侄子、武承思的儿子)就因张易之的起诉而被武则天处决。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记载: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妹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易之诉于太后。九月,仁申强迫太后自杀。

有这个前科,如果李显复位,张氏兄弟的结局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张的兄弟们不希望李显继承王位。他们有动机制造麻烦,比如假传圣旨,废除李显,换成别人继承王位。

因此,当武则天生病,但张氏兄弟控制政府时,他忠于李唐,等待李显复位的张柬之,非常担心张氏兄弟会跳墙。

为确保李显的顺利继位,江山社姬不因张氏兄弟的垂死而挣扎,张柬之作为宰相,决定用暴力手段提前让李显复位。

就自私而言,张柬之有为老主、许王李素节复仇的动机。

唐高宗李治的第四个儿子是许王李素节,他的生母是被武则天虐待致死的小淑妃。

萧淑妃死后,李素节被贬出京城长安,长期在外漂泊,被监视居住,武则天不允许他回长安。

由于小淑妃的原因,李素节绝对是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属于武则天必须杀人的人物。

[img]380331[/img]

在武则天篡夺唐朝称帝的那一年,李素节终于以谋反罪被杀,李素节的九个儿子也被杀(共有13个儿子,4个儿子因为年轻逃过屠刀)。

张柬之前没有入朝堂当官时,曾担任李素节王府的“仓曹参军”,属于李素节的私人官员。

显然,武则天杀了张柬之的老主人,李唐宗室的李素节,所以,张柬之和武则天之间,还有私怨。

因此,张柬之不愿意等到武则天死后,李显才接手。他可能想报复武则天,让武则天生前倒台,为老主人李素节呼吸。

这大概就是张柬之在积极奔跑,为李显复位的公心之外,有点自私。

然而,无论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的心思是什么,无论是公心还是自私,他反正都成功了。

而且,唐朝后来的皇帝们,对张柬之的功劳都记在心里,唐瑞宗、唐玄宗、唐德宗都追封了张柬之。

史书上也称赞了张柬之反周复唐的行为。张柬之80岁时的努力使他在唐朝的官方历史地位高得多。


为什么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为什么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