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立李显为王子,很快就把禅位给了李显。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故事。
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与崔玄伟、桓彦范、敬晖、袁恕等大臣共同发动“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舞台,唐中宗李贤复位。
[img]380329[/img]
毫无疑问,这次政变的领导人是张柬之。《老唐书·张柬之》记载:“及其惩罚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
政变发生前一年,张柬之刚刚被武则天任命为武周帝国的宰相,武则天对他并不重用。
在政变发生的那一年,张柬之已经80岁了。他这么大,身居高位,为什么要积极组织推翻武则天的政变?
当然,张柬之联合诸大臣发动政变的原因是要归政给李唐,这是大义,谁也改变不了。
但事实上,要归政李唐,可能不需要用这么激烈的手段。
当时,经过仔细考虑,武则天已经在为李唐的归政做准备。其标志性事件是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复立庐陵王李贤为王子。
虽然这是武则天不甘心的妥协,但在大势下,基本上会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武则天之后就是李显上位。
此外,在“龙政变”发生的那一年,武则天已经81岁了。她仍然病得很重,几天内过得很好。即使她不用政变把她赶下舞台,李贤也不能等太久。
张柬早些时候被狄仁杰和姚崇推荐,成为武周朝的宰相和复兴李唐派的领导者。他一定是一个成年人,否则他不会受到狄仁杰的重视。
但是老成持重的张柬之却做出了激进的行为,原来是什么?
[img]380330[/img]
我觉得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公心,担心皇位变更的意外,另一个是自私,为老主复仇。
就公众而言,在“神龙政变”发生前,武则天病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趁机夺权,有可能伤害皇太子李显接位。
张氏兄弟和李显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
早在武周大足第一年(公元701年),李贤的长子李重润、姐姐李仙慧和姐夫吴延基(武则天的侄子、武承思的儿子)就因张易之的起诉而被武则天处决。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记载: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妹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易之诉于太后。九月,仁申强迫太后自杀。
有这个前科,如果李显复位,张氏兄弟的结局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张的兄弟们不希望李显继承王位。他们有动机制造麻烦,比如假传圣旨,废除李显,换成别人继承王位。
因此,当武则天生病,但张氏兄弟控制政府时,他忠于李唐,等待李显复位的张柬之,非常担心张氏兄弟会跳墙。
为确保李显的顺利继位,江山社姬不因张氏兄弟的垂死而挣扎,张柬之作为宰相,决定用暴力手段提前让李显复位。
就自私而言,张柬之有为老主、许王李素节复仇的动机。
唐高宗李治的第四个儿子是许王李素节,他的生母是被武则天虐待致死的小淑妃。
萧淑妃死后,李素节被贬出京城长安,长期在外漂泊,被监视居住,武则天不允许他回长安。
由于小淑妃的原因,李素节绝对是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属于武则天必须杀人的人物。
[img]380331[/img]
在武则天篡夺唐朝称帝的那一年,李素节终于以谋反罪被杀,李素节的九个儿子也被杀(共有13个儿子,4个儿子因为年轻逃过屠刀)。
张柬之前没有入朝堂当官时,曾担任李素节王府的“仓曹参军”,属于李素节的私人官员。
显然,武则天杀了张柬之的老主人,李唐宗室的李素节,所以,张柬之和武则天之间,还有私怨。
因此,张柬之不愿意等到武则天死后,李显才接手。他可能想报复武则天,让武则天生前倒台,为老主人李素节呼吸。
这大概就是张柬之在积极奔跑,为李显复位的公心之外,有点自私。
然而,无论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的心思是什么,无论是公心还是自私,他反正都成功了。
而且,唐朝后来的皇帝们,对张柬之的功劳都记在心里,唐瑞宗、唐玄宗、唐德宗都追封了张柬之。
史书上也称赞了张柬之反周复唐的行为。张柬之80岁时的努力使他在唐朝的官方历史地位高得多。
为什么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