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集崇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庆祝娱乐、饮食为一体的民间节日。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天业已成为四大法定传统节日之一,是唯一一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单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5月5日无望报国,他在写完《怀沙》后投入汨罗江死亡。楚人感激他忠诚爱国的拳击之心,自发划船,用米团或印楝叶包裹在河里喂鱼,以免鱼吃尸体,使屈原死后不受侵蚀,以表达悲伤。据说这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两大重要习俗的起源之一。
因此,端午节纪念屈原已成为跨越时空最广泛的主流说法。然而,端午节作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不仅仅是纪念屈原。
[img]377284[/img]
1、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图腾崇拜
中国是龙的故乡,祖先早就被赋予了龙的传人之称。根据考试,端午节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古代南方吴越对龙的图腾崇拜。
因此,端午节有龙的节日。
据说在古代,住在长江中下游的吴越人,也就是聚集少数民族的百越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举行以龙舟比赛为主的部落图腾祭祀仪式。祖先们在河上划船,欢迎龙神从海上回来,以带来幸福的生活。
这也是端午节划龙舟追溯的另一种说法。
另一项研究表明,百越的祖先是皇帝,也是古代开拓中华文明的部落领导人之一,为百越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百越的枝叶融入了祖国的各个地方。后来,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南北融合,更广泛地继承了对龙祖崇拜的无尽崇拜。
二、春秋战国后期端午节形成
屈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集大成端午节做出了重大贡献。
屈原,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的爱国大臣,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雄心勃勃,性格高尚。后来,他担任楚国左徒和三鹿医生美政,积极主张联合抗秦,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两次被排除在外。
然而,即使在流放期间,担心国家和人民的屈原仍然写下了不朽的爱国诗歌,如《离骚》、《天问》和《九首歌》。后来,强大的秦国突破了楚国。屈原别无选择,只能在公元前278年5月5日投汨罗江殉国,谱写了一篇悲惨的爱国主义篇章。
据说屈原死后,他被水下的龙困住了。因此,受他爱国主义感染的人们在汨罗江上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毕竟,他们没有打捞它。人们用五颜六色的丝绸把米团和其他东西缠在水里,以驱赶龙,保护屈原的尸体免受侵蚀。
久而久之,在屈原忠君爱国的巨大影响下,端午节开始于图腾崇拜,恰好是屈原殉国的日子。春秋战国后期,纪念屈原成为俗语,划龙舟、吃粽子成为纪念屈原的主流理论。
这在南朝梁代吴均所写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檩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有专门的描述。
唐代诗人文秀写的《端午节》明确指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自言自语,万古传闻为屈原。可笑楚江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端午节附会各种纪念品
当然,端午节的形成也有渐变的过程。
[img]377285[/img]
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成为南方的主流。随着隋唐南北文化交汇的繁荣,北方逐渐接受和继承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等重要习俗的发展。
至此,端午节在唐代正式定型,成为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后来,在岁月变迁的漫长历史中,人们围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拓展了许多附会。
据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割股奉君而不求荣华的介子推,纪念吴国忠臣后化为陶神的伍子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14岁的曹娥因为父亲溺于舜江后,昼夜沿着江号哭泣,五月初五投河,三天后拿出父亲的尸体。为了感受曹娥的仁孝,人们修建了曹娥庙,所居镇叫曹娥镇,舜江也叫曹娥江。曹娥出生于上虞,以孝文化为主题,在凤凰山麓建了一个中国孝德园。
还有人说纪念打败吴王夫差的勾践,纪念为革命牺牲鉴湖女侠秋瑾等等。
事实上,无论端午节说什么,都是一种悲哀,寄托着人们对爱国忠义者和英雄的怀念仁孝赞美美德。
四、端午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然而,端午节的意义不仅如此。
端午节在2000多年的漫长延伸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象征意义。
端午节称重午五月节粽子节龙船节不难理解,称之为端阳正阳夏至节,在古代,五月初五恰好是太阳落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最长,夏夜最短,阳气正旺而得名。
端午节称天中节,也就是说,五月五日是夏天,这在《岁时风景华丽》中有记载。
据《大载记》报道,云5月5日蓄兰为沐浴,所以端午节也说沐兰节。盖因屈原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端午节也有诗人节之说。还有孝女曹娥、烈女秋瑾之故,端午节就有了女儿节,甚至直接定位为端午女儿节后来扩展到端午节这一天应该特别关心父亲,以此对父亲表示深深的敬意。
[img]377286[/img]
更突出的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原本是九毒之首的不吉之日,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五天是邪恶的日子,所以他们应该禁欲斋戒。这一天,他们需要驱毒避邪。
因此,解决、消除和避毒已成为端午节古老而年轻的重要习俗。
人们把艾草扎成一束,挂在门上,或者插菖蒲艾叶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避疫避邪,成为民间端午节的特色。
@ 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上大大的王字,女人用更多的汤洗澡驱邪,这也是过去民间端午节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系采丝)
2005年11月24日,韩国向联合国申报了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2009年10月30日,中国也正式申报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唯一一个入选节日的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端午节的厚重文化底蕴与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相当,确实值得坚持和重视。
端午节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如何兴起的?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