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汗药,一种在饮食中昏倒的药。接下来,我将为您带来相关文章
古代蒙汗药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出现在古典小说中。即使在一些现代武侠小说中,他们也多次活跃。
那么,什么是蒙汗药呢?为什么这么神奇?古代真的有这种药吗?如果有,为什么我们现在没见过?如果没有,为什么古典小说会反复出现?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在正史记载中,没有蒙汗药。当然,正史记载中没有蒙汗药,这并不意味着蒙汗药不存在。古代正史要讲的是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道理。对人来说,“下药”显然是违背古代伦理要求的道德训诫,显然是不够的。
[img]377231[/img]
然而,正史上也记载了很多阴谋诡计。虽然正史是用批评的眼光写这些阴谋诡计的,但毕竟是写下来的。在这些阴谋诡计中,我也写了很多毒药。毒鹤顶红什么的,但没有一种是蒙汗药。
自然,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宫廷斗争中的毒药,都是毒死,不是为了麻醉,不会选择蒙汗药。
这似乎是有道理的。蒙汗药的功能真的只是麻醉。比如《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晁盖等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杨志他们护送的“生辰纲”,而不是为了得到杨志他们的生命。孙二娘用蒙汗药而不是毒药,一方面是在麻翻客官之后,先确定客官的身份。假如是十恶不赦,直接砍翻做人肉包子。假如是英雄好汉,再用解药救他。此外,还有一个目的,即使切成人肉包子,下毒也是不可取的,人肉有毒,不能做包子馅。
正史上没有蒙汗药的记载,各种笔记文献上都有与蒙汗药功能相同的麻醉药的记载。比如《宋人轶事汇编》记载:“五溪蛮反,祁用金丝官爵诱出,设宴,喝曼陀罗酒,昏醉,杀人,千人。五溪蛮是生活在湘西、黔、渝、鄂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刘备发动夷陵大战时,曾要求马良与他们联手,借他们的兵力攻打孙权。然而,《宋人轶事汇编》中提到的杜齐,却用阴谋把五溪蛮骗出来,给他们喝曼陀罗酒,等他们昏昏欲睡,杀了他们。
杜齐是宋仁宗时期的官员,湖南转运副使。他用曼陀罗酒,可能是曼陀罗汁可以很好地溶解在葡萄酒中,不注意,喝后呈现出“昏迷”的外观,就像喝醉一样,不会吸引饮酒者的注意,所以杀死更方便。
明代魏军在《岭南琐记》和清代吴其军在《植物名实图考》中都有关于“风茄”的记载。意思是把“风茄”做成粉,溶解在酒里。人喝了之后,也会表现出“昏醉”的状态。
虽然有“曼陀罗酒”和“风茄”的记载,但没有文献表明蒙汗药就是这样一些东西。你知道,古代笔记文献和古典小说同时存在。然而,他们似乎没有互相学习。笔记文献没有站出来解释什么是蒙汗药,古典小说也没有用“曼陀罗酒”、“风茄酒”等麻醉剂来使用。
[img]377232[/img]
古典小说中关于蒙汗药的解法,一般都说喷一口冷水就解决了。然而,这个问题在笔记史料中有一个特别的解释。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提到“甘草解百药毒”似乎是一种解毒方法。《水浒传》里写了很多蒙汗药,似乎没有说救援的办法。清朝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是一本解读《水浒传》的书,里面提到蒙汗药的解法是“灌浓甘草汁,解之”。
古典小说包括武侠小说中很多地方提到的蒙汗药,基本上没有记载正史野史。在我看来,蒙汗药可能不是古典小说的实际意义,而是文化意义。就像《西游记》中写的定身法一样。无论是定身法还是蒙汗药,都只会暂时让一个人失去行为能力,但不会对这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在江湖的残酷斗争中,明显增添了一丝温暖和俏皮,也算是古典小说中的温暖笔墨。
相反,宋代杜齐用曼陀罗花诱杀五溪蛮,说明在现实历史中,其实是多么的残酷和冷漠。
历史上真的存在蒙汗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