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元祯和白居易是酒言欢的好兄弟,为什么一个外放一个当宰相?

元祯(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的大臣和作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的后裔。

说到中晚唐的大才子,一对好兄弟不得不提到,一个是著名的白居易,另一个是比白居易在官场更受欢迎的大才子元祯。虽然这位好兄弟对唐朝的历史趋势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他们是研究中晚唐社会风貌和政治趋势的核心人物。

与仕途中规规矩矩的白居易相比,当上宰相的元祯,他的干部简历非常出奇。

[img]372748[/img]

为官逃不过写材料,为大官善于写材料。从一个角度来说,能写材料不仅说明文笔出众,而且说明是核心。

白居易中年时,主客郎中迁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主要与宰相联系)。虽然这是官方阶层的一项快速晋升奖励,但从“接近皇权”的角度来看,他在舍人院担任中书舍人,恐怕远不如他的朋友元珍。他在学士院(皇帝的办公厅)成为翰林学士(皇帝的私人顾问),更接近皇权。此后,他曾担任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国家司法副职)、河南尹等官(河南地区一把手),品阶虽高,但无非是闲散或牧守等高官。他从未做过节度使者或宰相,在唐史上也不是一个接近皇权的高官。

[img]372749[/img]

然而,白居易的朋友元祯也以郎官为过知制专利(负责起草诏书,主要与皇帝联系),但后来他的权力比白居易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元祯显然比白居易更擅长“营钻”。历史学家陈寅格将他描述为“极热中聪明的太监”。

比如他从荆州江陵贬官回京后,却步步青云。在宪宗元和15年5月,他以祠堂郎中(礼部中层官僚)的职级成为知制专利,也就是挂个闲职来皇帝起草诏书。大约两年后,他成为了首相,晋升速度很快。这取决于他与几位皇帝非常信任的宦官关系。

同样是起草诏书,元祯先以祠堂郎中知制高,类似于白居易以主客郎中迁中书舍人,但接下来,他们的官历就大不相同了。白居易只升职为中书舍人,属于宰相的权力队,然后离开杭州,远离皇权中心,元祯一步步接近皇权。关键是他写得好,善于交权贵,被皇帝召进了自己的办公厅。

[img]372750[/img]

元祯在学士院的时候,写了一篇《承旨学士院记》,里面记录了他自己的官历:

长庆元年(821)2月16日,祠堂部郎中知制高、翰林学士,赠送紫金鱼袋。2000年10月19日,拜工部侍郎出学士院。2003年3月,拜本官、平章事(宰相别称)。

换句话说,元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国家礼仪部门的中层官僚,并于821年2月被召入皇帝办公厅。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一进入翰林,就在同一天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并赠送了一个紫金鱼袋。

紫金鱼袋是三个高级官员可以拥有的章服。元祯的官方产品还没有到来。他不能穿紫色的衣服。现在皇帝给了他紫色的金鱼袋。当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皇帝的恩典”。今年,他只有43岁。他非常非常年轻。明眼人一眼就知道,这是未来进入“政治局”常委的节奏。

事实上,元祯不仅被任翰林学士,还被召入学士院

翰林学士承诺。所谓“承诺”,就是所有翰林学士的“头目”,就是皇帝办公厅主任(类比中央办公室主任),权力远远大于普通翰林学士。根据元祯自己的描述,任承诺者可以说是大权掌握着“所有关注大令、大废弃、丞相秘画、内外秘奏的人都是对的,别人没得而参”。

[img]372751[/img]

元祯一进翰林,就如此迅速地被任命为承旨。从他的官方经历来看,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班级资本如何,他最近都很受欢迎,没有官员的例子”。他如此受宠,以至于其他太监

当时皇帝最信任的宦官魏宏建与元祯关系密切。他们基本上垄断了皇帝周围信息的传递。当时的皇帝唐穆宗也非常依赖这两个右臂。

但这种高调的风格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河东节度使裴度“三上疏,言祯与弘简为尽颈之交,谋乱朝政,言语十分激烈。穆宗顾中外人情,是内职”(翰林学士又称“内职”),改授他工部侍郎出学士院。

所谓“高处不胜寒”,当权力达到极致时,就是万人眼中钉肉中刺。对于以皇权为生命的皇帝来说,元祯只是维护皇权的工具。当维护皇权的工具成为威胁皇权的工具时,兔死狗就不远了。幸运的是,唐穆宗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为了元祯的才华,他没有杀死他。

[img]372752[/img]

综上所述,元祯干部简历表出奇,可以总结几个原因:

第一,老生常谈的写作能力。文字和语言是相互关联的。任何接近权力中心的人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本起草能力。语言落在纸上就是文字,文字跃在纸上就是语言。今天,写材料是晋升的手段;在唐代,写诗是通往权力中心的入场券和通行证。但是,如果元祯是一个写作平庸的人,史书就不会记录他的任何事情;

第二,选择好的道路。人生往往只有几个难得的机会,一个选择往往会产生影响一生的蝴蝶效应。他们都是靠文笔进入仕途的。事实上,白居易在论文风格上可以比元邈差吗?关键在于道路的选择和部门的选择。一个是总理团队,一个是皇帝团队,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仕途的高低趋势。当然,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无法完全掌控的,这取决于你自己的钻孔技巧。

第三,善于在营地里交朋友。自古以来,官场的规则就没有改变。老年人和后来的人保护老年人的利益,这将促使同一类人共同前进和后退。与白居易的“清心寡欲”相比,元震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官场权贵的注意力,从而与他们形成利益关系,进入既得利益阶层。是黄金会发光,是一个有用的人,不会缺少朋友。

最后,我想带一点。既然是一起喝酒的好朋友,元祯在朝廷当宰相,我就不知道如何提拔我的好兄弟白居易。

我们不知道元祯今天是怎么想的,但估计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才能达到高位。毕竟,人生最不值钱的就是感情。


元祯和白居易是酒言欢的好兄弟,为什么一个外放一个当宰相?元祯和白居易是酒言欢的好兄弟,为什么一个外放一个当宰相?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