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为北伐做准备,但不管他有多聪明,他都不如天。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他第一次在北伐失败了。
魏延也在和诸葛亮打这场仗,让其他将军觉得魏延太骄傲了。
[img]367951[/img]
魏延献计
蜀军出征前,魏延给诸葛亮一个计划,叫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听后,完全否决了他。
魏延提的建议是模仿韩信当年的做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他率领5000名精兵从子午谷迅速倒过来,赢得了长安和潼关;与此同时,诸葛亮从斜谷出兵到长安支援,双方在潼关会师。
但诸葛亮认为魏延的举动太冒险,不容易成功,应该谨慎。诸葛亮当时不想打长安,他想先攻凉州,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谨慎是好事。很多时候,激进出兵会被打败。但魏延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如果他能提出这样的建议,他必须有理由和信心。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用这个策略的可行性呢?
[img]367952[/img]
据《三国志》记载,魏延每次出去和诸葛亮打仗,都要求诸葛亮分他几万兵马,他们分开走,然后在潼关汇合,就像韩信一样。
但诸葛亮每次都拒绝,所以魏燕很不高兴,嘲笑诸葛亮胆小,但也后悔自己的才能不能发挥,只能屈服于诸葛亮的专政。
诸葛亮北伐是从汉中穿越秦岭进入长安的。穿过秦岭并不容易。这些山谷地势危险,尤其是子午谷,充满了悬崖。
魏延冒这个险的意思是,守卫长安的夏侯真年轻,没有经验,胆小。他能爬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完全取决于他徐的身份。
对付这样一个无能的人,诸葛亮只要能给他5000兵马粮草,十天内就能到达长安。
夏侯谋听到魏延来的消息就吓跑了,拿下长安太容易了,然后魏延就可以在长安等诸葛亮来汇合,一起攻咸阳了。
[img]367953[/img]
魏延的话是真的。他在汉中安守多年,打败了郭淮和费瑶。汉中能保持稳定,让魏军不敢贸然犯罪,也就是魏延的存在。他敢于提出子午谷的计划。
诸葛亮和魏延认为,他想走的路相对安全平坦,刘邦走的路。虽然距离相对较远,但军队行走很方便。
别人也能想到
子午谷有多危险?当曹真想偷袭汉中时,他选择了子午谷。结果,下了大雨,路很难走。他们出生在这条路上,困了一个半月。他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他们很累。曹真无意再战,撤军回去。
魏延提议走子午谷时,诸葛亮认为如果有闪失,损兵折将不说,还会伤大军士气。最好走陇右平坦的大道。
[img]367954[/img]
事件发生后,司马懿还评论诸葛亮拒绝冒险,因为他害怕损失。如果他这样做,他也会走子午谷的捷径,早就赢得了长安。
司马懿在军事上也很谨慎,但有时他会抓住机会进行闪电战。
然而,问题又来了。既然司马懿能同意魏延的计划,证明魏延只要按照这个计划行事,就可能被司马懿看穿,诸葛亮担心的事情就会发生。
此外,魏延能想到的方法是诸葛亮愚蠢。你想不到吗?效仿韩信,既然大家都知道韩信用过这样的计划,又是战场上的老油条,有人能想到吗?
所以诸葛亮所谓的冒险,不是指地形危险,而是指敌人也能想到。
魏延的计划是可行的,而且很大,但要赌,赌他能不能在曹魏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到达长安,长安一定会被他拿下。
但他只带了5000名精兵,怎么能和长安守军相比呢?如果夏侯真不跑,坚持,魏延该怎么办?
[img]367955[/img]
魏延带着这么小的军队轻装过去,真的很危险。此外,魏延的计划是,他们赢得长安后,长安有20天的粮食储存,直到诸葛亮的主力军到达。
如果他没有赢得长安,蜀军就失去了粮食供应,几天都撑不住了。
而且长安真的很难攻击,作为汉代的老都,后来的魏国陪都,历代帝王都修补加固了长安城。
长安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都很难突破,魏延说取长安的前提,是夏侯牟跑路,城里没有武将可用。
然而,子午谷奇谋的另一个版本是:从子午谷到长安,但直接向东,绕道后突袭潼关和武关。
诸葛亮仍从斜谷出攻关,汇合后以潼关为据点,依次取关,取陇西。这看起来更可行了。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 这个计划是不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