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晚期,词汇创作逐渐繁荣,涌现出温庭筠、魏应物、张志和李野等一批代表性词人。其中,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在中国词坛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温庭筠出生于山西,他的远祖是唐初的首相温彦博。虽然他的家庭已经衰落,但温庭筠从小就很有天赋,文思敏捷,被称为“温八叉”。这意味着他可以在一次交易中写出一首有纪律的好诗。
[img]366198[/img]
他才华横溢,温庭筠傲慢自大,不把人放在眼里。他经常嘲笑权贵阶层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喝酒后,他放荡不羁,无所顾忌,得罪了包括一些官场人物在内的很多人。这导致他以后屡试不中,一生坎坷。
唐宣宗喜欢歌词和歌曲,令狐请温庭筠代表歌词填写,并呈现给皇帝,非常受宣宗的欢迎。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令狐指示温庭筠千万不要说出来。但温庭筠不喜欢他的行为方式,还是把这件事传出去,让令狐那大为羞愧。温庭筠还嘲讽宰相令狐是个武夫,没什么知识,对人说“中书省坐将军”。所有这些言论都让令狐更加讨厌他,给他的仕途设下了许多障碍。
[img]366199[/img]
虽然温庭筠有些文人清高、孤傲、酸涩,但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正直的人。当他担任人生最高职务——国子助教时,他主持了国子监的试讲。他打破了人际关系的束缚,公正判断,严格按照文章的质量来评价等级,并公布了文章的排名,这意味着现在要求群众监督。他杜绝了关系和学者的不正之风,这在当时是一个美好的谈话。
温庭筠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抑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