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头脑聪明,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形成了温柔、谦逊、正直的性格。他被认为是儒家三圣之一,可以说在个人道德方面达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极致。他关心民生,生活简单,一生都很简单,衣着简单,这是他所坚持的儒家思想的体现。
[img]366259[/img]
司马光作为进士,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担任官职。但当宋神宗使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时,司马光却远离洛阳,开始了15年的修史工作。他主持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描述了从战国初期到五代末年1362年的历史。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之一,清代伟大的历史学家王鸣盛将其评为“这个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书,也是学者们必读的书”。司马光为这本书付出了一生的精力,但他不到两年就病逝了。
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改革方面存在差异。虽然司马光通常被认为是保守派的代表,反对改革,但他实际上也有改革的想法。在王安石改革前的“庆祝新政策”时期,司马光支持他,希望通过官方改革来改变国家贫困和薄弱的现状。
[img]366260[/img]
司马光更注重“节流”,倡导官治改革,遵守礼教宗法为准则,形成节俭廉洁的社会氛围。王安石主张大胆开展金融和军事改革,以“开源”增加国家财政资源。司马光认为,天地之间的财产总数是如此之多,不是在官员中,“不给国家”只是试图从人民那里获利,危害比给予更严重。
司马光除了砸缸救人还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