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赵普是赵匡胤称帝前后最受欢迎的大臣。为什么赵普被皇帝如此欣赏?其中,有公私。赵普很早就跟着赵匡胤。早在赵匡胤参军之前,他的母亲杜夫人就邀请赵普为赵匡胤学习。他们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周世宗攻打清关时,赵普作为门客和老朋友来到赵匡胤,并提出了攻击唐皇甫晖军的建议。他先夺取了屠州,切断了唐军的后路,然后与周军进行了前后攻击。这个策略非常大胆和冒险。但赵匡胤毅然选择相信赵普,并在清流关一战中确立了自己在周军三巨头的地位,执掌后周最精锐的禁军。
四年后,赵普一手策划了“陈桥兵变”,是拥有赵匡胤称帝的第一功臣。在历史上,整个陈桥兵变中,赵匡胤似乎被迫穿上黄袍,在大家的喧嚣中显得无奈。事实并非如此。从之前对赵匡胤兵变“三步走”的分析来看,早有预谋,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在整个兵变过程中,所谓的“十大元帅”冲到前台,但他们只是冲锋陷阵的将军。说到运筹帷幄,他们只能靠赵普。在《宋史》中,这首功算在宋太宗的名下。事实上,赵光义当时才21岁。他参军后不久,官职卑微。他在军队中没有威望,更不用说独立的将军了。这只是为宋太宗夺位铺平了道路。赵普是真正的英雄。
然而,宋太祖获得皇位后,大家都封官加爵,而赵普只担任右翼建议医生、充枢密直学士的普通官职。为什么?
赵匡胤夺位之初,朝中仍有大量后周官员徘徊观望。淮南的李重进和泸州的李云都是后周的死党,而总理王溥和范素德都很受尊敬,不能轻易赢。赵普在幕后多年,实际官职不高,资历还欠。于是赵匡胤让王和范继续为相。赵普参与军政。五年后,基础逐渐稳定,明升暗降,王溥和范质相继罢免。赵普从征二李后,被封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逐渐成为朝中大权的实际控制者。964年,赵匡胤即位的第五年,赵普拜相。
为什么北宋成立后的第一功臣赵普没有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