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舒州桐城人(今安徽桐城人)。出生和死亡年份未知。早年,他躲避混乱,住在洪都西山。后来,李频被建州刺伤。李死后,他生活在江湖上,什么也没遇到。光化四年(901)中进士,70多年,特教学校书郎(秘书省正字)死亡。
[img]360327' />
曹松的诗风格像贾岛,工作铸造和炼句。因为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讨厌战争。他在《自己1911年的第二首诗》中写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言封侯事,一将成功万骨枯。论者称这首诗精炼而有意义,超越了前人同题材的诗歌。
曹松对现实不满意,但热衷名利。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昭宗天府元年(901),他才在71岁时成为一名中进士。因为王希羽、刘翔、柯崇、郑希颜都在同一个榜单上,所以他们说五老榜。曹松被授予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于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记录了140首诗。
一个骑着驴子的瘦削的唐朝学者(有点像吕洞宾),脸上写着忧伤和疲惫,穿着破旧的青布蓝衬衫,总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从年轻人、成年人到老年人。他走着停着,停着唱着。驴背上总是背着一对书箱。虽然他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但他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唱诗、写赋。
他梦想着一次中考,为官员当太监,为朝廷服务,造福家庭。他为战争中不幸的人民和无辜的平民而苦苦思索。他讨厌那些操戈作祸、分裂封侯的无序小偷。诗人很生气。他的《第二首1911年的歌》就是证明,其中之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言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更是千古绝句。
[img]360328[/img]
他终于考上了金石,那是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也就是说他当时70多岁了,真的是白发了。可怪那个榜单里有五个古老的老人,他们是王、刘翔、柯崇、郑,所以他们成了一个故事。五老榜。
据说唐代的学者名额很少;据说唐代的试卷没有密封,也就是说,考生的姓名和籍贯是公开的;据说唐代(尤其是晚唐)考场的气氛非常腐败(试卷没有密封无疑为腐败创造了条件)。因为这些据说,很多真正的才华横溢的人往往名落孙山。曹梦征终于可以考上进士了,虽然是白首皓的胡子,也是可喜可贺的。于是他被授予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不幸的是,风烛残年,只做了两年官,就死了。
幸运的是,他死于903年,没有看到朱温在904年杀死昭帝,也没有看到朱温在907年叛逆唐帝,随之而来的十王乱天下。
虽然曹松是一个白头进士,但他仍然在名单上。想想几千年来,有多少人把头发弄白了,但他终于叹了口气走进了坟墓。曹松是不幸中的幸运者。他的官方运气不好。他的诗歌得到了认可。评论员认为风格像贾岛,工于炼字,意境深邃。《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收入其诗140首。
谁是曹松?晚唐诗人曹松的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