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李光璧总会和电视里的那个,就得给大家详细讲讲。
说到安史之乱的唐朝名将,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郭子仪,这位活到八十多岁的名将,确实是中兴唐朝的关键人物。
然而,郭子仪的功劳更多的是在政治层面。他选贤任能,平衡各派关系,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当时他并不是最强的。
在那场八年的惨烈战争中,李光璧是军事功劳第一的人。
们就来说说李光璧这个人。
[img]357904[/img]
他的父亲李楷洛是契丹人,因战功被封为朔方节度副使。
早年,李光璧跟随大唐名将王忠嗣,深受王忠嗣的重视,曾说过“以后得我兵,光璧也”。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帝国遭受沉重打击。
当时安禄山坐拥河北三镇,兵精粮足,而陇右河西两大强藩的精锐在潼关战役中被叛军摧毁,导致首都陷落。
在这种情况下,郭子仪指挥的朔方军成了唐帝国的最后希望,郭子仪推荐了李光毕。
李光璧出战叛军,首战胜利。当时除了安禄山,叛军是史思明最强的,而李光璧堪称史思明的“克星”。
李光比先后在常山、太原、卫州等地破史思明。这些著名的战役是消除安史之乱的关键战役。李光比的战功被唐廷提拔为朔方节度使、世界兵马副元帅。
李光璧用兵奇正配合,勇敢善战,足智多谋。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他是安史之乱中的第一位将军。
[img]357905[/img]
李光璧为唐朝中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结局却相对凄凉。
当时唐朝中央由宦官鱼朝恩当权。这个人多次迫害军功战将。李光毕担心自己会被鱼朝恩陷害,所以不敢回首长安。
唐廷多次下诏,李光毕多次不奉诏。结果,李光毕周围的人逐渐疏远了他。李光毕本人也很沮丧,终年57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唐朝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军,如高句美女高仙芝、突厥施人哥舒翰、铁勒仆固怀恩等。作为契丹人,李光碧也是一名异族将军。
唐代武功鼎盛,太宗朝依靠强大的中央军。唐玄宗时代,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唐玄宗追求开拓领土,大力提拔朝代无根胡人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就是这样的代表。
在某种程度上,唐玄宗以胡人统兵的策略实现了他早期的扩张,也导致了天宝末年的动荡。
李白对胡人统兵的方针颇有微词,他曾作过《胡无人》来表达对这一方阵政策的不满:
[img]357906[/img]
“严风吹霜,海草枯萎,胡马骄筋干。汉家战士30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俘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埋胡紫塞附近。胡无人,汉道昌。
李光璧是如何拯救唐朝的?大唐中兴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