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于禁滑铁卢之战?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
于禁绝对是曹操时期外姓将军的第一个人。襄樊战争前,于禁风光无限,位于左将军,也有战时生杀的假战斧特权。当时除了曹操本人和夏侯敦,军队中没有人的地位可以比他高,连曹仁都不如他。然而,襄樊战争之后,一切都变了:于禁战败投降,关羽没有时间理他。孙权俘虏关羽后,于禁来到东吴。孙权对他很好。如果没有刘备伐吴,于禁可能会在东吴安全度过余生,但孙权为了避免双方作战,顺便把于禁还给了曹丕。
[img]358038[/img]
于禁回国后被曹丕冷遇羞辱而死。如果没有襄樊战争,于禁在曹丕登基后的地位可想而知。至少五子良将军的第一个人必须是他,而不是张辽。现在他甚至没有资格享受曹魏太庙。当然,后悔是没有用的。问题是,当关羽被襄阳和樊城包围时,为什么曹操的许多将军没有派人去救曹仁,而是选择了于禁?对此有很多分析,无非是曹操信任于禁能力出众。其实根本原因不是这样,而是有两个原因不得不说,那就是别人要么没时间,要么没资格。
首先,曹操别无选择。当时他手里真的没人用。除了夏侯敦,只有于禁这支机动部队。你为什么这么说?曹操虽然家大业大,但摊位也大。除了东南线防守孙权和关羽,西线防守刘备外,曹操当时代表东汉朝廷,占领北方。北疆和西疆的游牧民族也要分兵守卫。这样一来,兵力和将军就分散了,兵力也很容易说,但是能带兵出征的将军其实数量只有那么多,那么曹操当时的名将在哪里呢?你们都在做什么?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
[img]358039[/img]
曹操时期能独立一面的将军基本都是这些人:于禁、乐进、张辽、徐晃、张合、李典、曹仁、夏侯元、夏侯敦、文聘等。襄樊战争期间,乐进和李典夏侯元死亡;张辽在东线合肥方向防守孙权(张辽其实也在征集之内,但不是第一批。当时情况没有关羽淹没七军后那么危急);曹操刚刚遭遇汉中大败,张合留在汉中前线“合还屯陈仓”;徐晃刚才在汉中前线下来。曹操把他当作第二批预备队;曹仁本人被包围在樊城,无法移动;夏侯敦的眼睛受伤后很少出去,他的地位也很重要,不能轻易移动;文聘一直守江夏,无法分离。
除上述人员外,其他人都不合适。例如,徐楚是一名保镖,没有统一士兵的能力。曹洪、曹珍、曹休等宗族要么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样一项伟大的任务,要么没有足够的资格。朱玲被夺走了军队的权力。当时,曹操周围真的没有人可以使用,但没有机动部队可以与曹操一起前往汉中。
第二,襄阳和樊城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曹操派出的援军规模不小,约3万人。所谓的七军不仅禁止他们的部属,而且还从其他部队派遣了相当多的军队;曹操一直对军事力量非常严格,基本上掌握在宗族手中。现在情况很特殊。很少有人能有资格和权力指挥3万多名军队!除了宗室将军,余禁的左将军可能只有这个资格(张辽的征东将军不知道是否有权指挥3万大军,但张合、徐晃、文聘等人当时只是杂号将军,一定没有这个资格)。
[img]358040[/img]
更重要的是,于禁当时有一个假战斧,这只能控制三军和将军。可以说,当时没有比禁令更合适的候选人了。其他人要么没有时间,要么没有资格和权力指挥七军。这就是曹操选择禁令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于禁的滑铁卢之战?曹操为什么不派别人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