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孙权的封杀,
三国争霸,可以说孙吴的情况最为特殊,曹魏被汉献帝“禅让”而来,自以为继承了汉朝的正统,所谓“代汉当高”。蜀汉开国君主刘备认为继承了汉朝的正统,不承认曹魏的合法性,双方都是敌人。而且孙吴的情况比较尴尬。孙权于229年在武昌登基称帝。他封杀了父亲的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他的母亲吴是武烈皇后。他的哥哥要求逆将孙策为长沙桓王,孙子为皇太子,将军官员得到了奖励。
[img]358217[/img]
孙策从心底里永远不愿意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弟弟,但他别无选择。他的儿子很小,只有死路一条。也可以看出,他的弟弟孙权没有拓展新疆的能力,但他保持了自己的才华,能够守住自己辛勤工作的国家。即使他想让孙权在儿子长大后归还座位,他也绝对不敢说,否则他的儿子很可能活不下去。我们只能指望孙权将来能把座位还给儿子,但你认为有多少男人不会贪图自己的权力。前期刚继位,孙权谦逊好学,礼贤下士,江东稳如磐石。用孙策临终的话来说,打江山你不如我,守江山我不如你。然而,随着威望的不断提高和江东的逐步稳定,孙权人性的一面全面爆发。他不封哥哥孙策为皇帝有几个原因。
[img]358218[/img]
第一,继承皇位。这是孙策背后的儿子。如果他追求皇帝,孙策的后代也是王位的合理继承人。这样,继承王位有两种方式,容易造成混乱,孙权也不愿意。最后,孙权只追求孙策为王。有先例。王莽时期,刘秀和哥哥刘演一起起义,后来被当时的义军领袖刘玄借口杀害。刘秀称帝后,首先追封刘演为齐武公,两年后升级为齐武王。也就是说,孙权之前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刘秀也是王爵追封哥哥的。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孙权不善良的是,孙策的儿子连王爵都没有。孙策之子孙绍封为吴侯,后来改封上虞侯。孙绍死后,儿子孙奉继承了爵位。孙皓时期,有传言说孙奉应该是皇帝,于是孙皓命令他处死。
[img]358219[/img]
陈寿也觉得孙权做得太多了,评价了一句“子止侯爵,于义节俭”——封侯爵,真的不善良。二、孙权薄恩寡义。《三国志》说孙权怀疑心重。从孙权登基后对待鲁迅、顾泳、张昭来看。孙权绝不是宽仁皇帝。对比刘备曹操。孙权是对待下属和宗室最残忍的,宗室内斗最惨,东吴是最残忍的。孙权处处防范哥孙坚一脉。而自残最严重的恰恰是自己的儿孙,真是最大的讽刺。然而,东晋历史学家孙盛认为,孙权不追求孙策作为皇帝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虽然这是不合理的,但它对国家有利。司马炎再次受到批评,他还追认了叔叔司马师晋景皇帝,庙号世宗,景是个好死后。这导致了太多的合法继承人。据兄弟俩说,司马昭的弟弟有继承权,司马炎的弟弟有继承权,司马忠的弟弟也有继承权。结果,没有人接受任何人。为了争夺王位,八王之乱终于爆发了。
为什么孙权只追封孙坚?皇帝 孙策被孙权忽视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