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宦官专权,国力逐渐下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李元红(-733年),字大纲,京兆万年(今陕西Xi安)人,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唐代宰相,左监门将军李灿曾孙,殿中李道广之子。
李元红本姓C,曾祖时因归属唐代而获得李姓。早年,他曾任泾州司兵、雍州司户、好县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京兆尹、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红以中书侍郎的职务拜相,授同平章事,封清水县男。他当了三年总理,因与同事杜暹不和而被解雇为曹州刺史,后来被调到蒲州刺史,因病致仕。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红病逝,追太子少傅,文忠死后。
[img]354131[/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元红年轻时谨慎诚实。他第一次被授予泾州司兵参军,后来被任命为雍州司户参军、好县长、润州司马。他有突出的政绩和良好的声誉。
累职升迁
开元年间,李元红担任万年县长。他被公平提拔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流。当时,王公贵戚都在运河岸上建立了碾压,使运河无法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红命令官兵拆除,灌溉民田,受到人民的高度赞扬。此后,他还担任了工部、兵部和官部的三名侍郎。
开元十三年(725年),户部侍郎杨颖、白志慎因失职被贬为刺史。唐玄宗要求公卿大臣推荐能接手户部的官员。大部分官员都推荐李元红,唐玄宗想任命他为户部书记,但由于资历浅薄,被宰相劝阻,他不得不被授予为中医和户部侍郎。他去疏朝廷,陈奏时政得失,受到唐玄宗的表彰。
担任宰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红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当时,京官职田被废弃,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以丰富国库。“边境人民闲置,土地荒芜,用剩余劳动力耕种荒地,可以减少运输,丰富军粮,”李元红说。但在关中,百官职田散居全国,人民的私田都在努力自耕,无法占用。如果设置屯田,需要公私交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动时,家业被遗弃,减免租税时,国赋不足,内地设置屯田,自古以来就没有,恐怕得不偿失。唐玄宗随后停止了此议。
此前,吴兢担任史官,编写《唐书》、唐春秋因守丧离职,尚未完成。他疏了皇帝,要求继续修史,唐玄宗让他去集贤院写书。开元15年(727年),唐玄宗命令张说致仕,让他在家修史。李元红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所以他建议张说和吴颤去历史博物馆写国史,这样既可以保密,又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元红与同列宰相杜暹的关系不和谐,经常在政治上产生分歧,导致纠纷不断,引起唐玄宗的不满。开元17年(729年),唐玄宗免去了李元红的宰相职务,并将其置于曹州刺史之外。
[img]354132[/img]
晚年生活
此后,李元红又调任蒲州刺史,却因病离职,并以户部尚书的职务致仕。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红被起复为太子詹事,但不到十天就因病去世,追赠太子少傅,文忠。
人物评价
宋京:李侍郎引宋遥之美才,废刘晃之贪冒,贵为国相,家无储蓄。虽然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也!
李湛:看看皇帝的方式,春秋财富依赖旧老,享受时间长,简约时尚。因此,在玄宗开元之初,宋京和姚元崇被任命为阴阳调节者。东封后,他们使用李元和张九龄来承担法律。
刘昫:⑴ 元红在政事多年,不改第宅,仆马缺点,没有改变,所得封物,都散之亲。⑵元红性清俭。既知政事,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为恐惧。⑶魏知古,卢怀慎,源乾曜,李元红,杜暹,韩休,裴耀卿,悉蕴器能,咸居宰辅。或者心存启沃,或者致力于推荐贤人,或者以爱子为外官,或者停止屯田于关辅,或者不受藏人贿赂,或者坚劾伯献之奸,或者广渠充国用:这一切都是立功的,有足够的嘉尚。陆、李、杜三君子,又以清白垂美简书,公孙弘之流也。
司马光:自上位以来,姚崇尚通、宋靖尚法、张嘉贞尚官、张说尚文、李元红、杜暹尚节、韩休、张九龄尚直,各有所长。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两篇,《请令张说吴兢修史馆》、《废职田议》。
《全唐诗》收录了三首诗:《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绿墀怨》、《相思怨》。
李元红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祖因归属唐朝而获得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