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宦官专权,国力逐渐下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钟绍京(公元659-公元746)字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兴国县)人是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友的第17代孙子,也是江南第一任宰相。历史上,钟姓这两位著名书法家,钟友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灵飞经》等作品传世。为了纪念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钟后人修建的“越国祠堂”展现了钟绍京家族在江南第一宰相的名声和迁徙的源泉。
[img]354133[/img]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钟绍京小时候家境贫寒,出身卑微。他凭借自己的才能进入京都长安府。他第一次被朝廷司农录用。虽然他的官职很卑微,但他的书法艺术非常出色。他擅长书法,被兵部尚书裴行健推荐为“直凤阁”。从那以后,宫殿里的门榜、牌匾、对联等都是他的墨宝手迹。
韦后之乱
唐中宗景龙年间,他被提升为宫廷总监,处理宫廷事务。当武则天的武周政权被颠覆时,魏皇后与武后侄子武三思勾结,发起了“魏之乱”,篡夺了政府。皇太子李重俊不喜欢韦氏的胡作非,心怀不满,于是和左羽林军李多佐密商要杀武三思。出乎意料的是,韦氏先下毒手,不仅杀了李重俊,还毒死了唐中宗。之后,韦氏支持傀儡少帝登基,抢班夺权,一举成功,从中央到地方政权排除异现,安插亲信,使满朝文武百官自危不安。当时,李丹的三子李隆基注意到,早有戒备,以免发生意外。
在刘幽和钟绍京的帮助和支持下,临淄王李隆基晚上进入钟绍京管辖的宫殿。钟绍京率领200名奴隶丁夫带着武器和李隆基的士兵进入太极殿。杀死魏后,他逮捕了魏的余党。临淄王的父亲李丹就位,唐瑞宗。
宦海沉浮
钟绍京成了唐朝的英雄,成了中书侍郎,参与了机务。第二天,他又下了中书令,越国公,封了200户,送了2000段,马10匹。他得到的礼物和刘幽一样。钟绍京掌权时,肆意赏罚,被当时的人民非常反感。不久,唐瑞宗接受了薛姬的话,转钟绍京为户部尚书,出为蜀州刺史,出京都。
[img]354134[/img]
晚年善终
唐玄宗即位,复召拜户部尚书,迁太子詹事。当时,姚崇非常讨厌钟绍京的性格,所以他对钟绍京发表了抱怨。因此,钟绍京搬到了绵州刺伤历史。后来,他厌倦了贬低神州船长,削减了他的神爵和封印,很快就搬到了温州。直到开元15年,唐玄宗才再次入朝。唐玄宗受到钟绍京的恩惠,看到他年纪大了,感到内疚。他教王子右诏德,然后少转詹事,在首都度过晚年。他已经80多岁了。 后来葬于家乡虔州兴国。
书法作品
钟友是楷书体的创始人,钟绍京继承了家学渊源,著名的《灵飞经小楷字帖》、虽然《唐人小楷书》
钟绍京的书法真迹很少,但董其昌认为赵孟兆的楷书是从钟绍京小楷中学习的,所以从赵孟复的楷书中可以看出钟绍京的楷书风格。史称其真书字画艳媚,浑劲有法。书法家苏东坡认为,榜书需要结密无间,笔墨优雅,安静简约。书法界认为,榜书自古为难,其难有五,一是写作不同,二是运管不习,三是立身突变,四是临仿难周,五是笔豪难精。而且钟绍京能在武则天朝,明堂九鼎和诸官门榜,都是他的题目,真的是钟绍京的作品难得。当时,钟绍京是朝堂上的一员小官,许多大臣擅长书法,可见钟绍京榜书要站得住,必有长处。历史记载,钟绍京家藏王羲之、王献之、楚遂良真迹至数百卷。
历史评价
宋曾巩《元丰类稿》云:“绍京字画艳媚,有力有法,诚少比较。”
宋米霏的《书史》称钟绍京书“笔势圆劲”。
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云:“绍京书藏神经,笔法精湛,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
钟绍京简介:唐代众多宰相之一,书法家钟琏的第17代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