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乾尧出生于金石,曾任江南道巡察使、建议医生、梁州都督等职。716年(开元四年),他拜黄门侍郎、同平,成为宰相。不久,他和姚崇一起被免职,改为京兆尹。四年后,他再次担任宰相,并很快晋升为侍者。后来,他因为封禅泰山的问题与当时的宰相张说发生冲突而被夺去实权。
在袁乾尧任相期间,张嘉贞、李元红等人先后掌握了权力,但袁乾尧从未就重大问题发表过意见。729年(开元十七年),袁乾尧被罢职,后任王子少傅,封安阳郡公,两年后病逝于长安,追赠幽州大都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元乾曜早年考中进士,迁至殿中侍御史。706年(神龙二年),唐中宗任命十名巡察使,让他们负责调查官员,安抚人民。元乾曜担任江南道巡察使,因政绩突出晋升为建议医生。
[img]353241[/img]
累职升迁
711年(景云二年),源乾曜上奏道:“圣王教育人民,必须制定礼乐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乐,则礼崩乐坏。古代择士,先看射礼,不是一时之乐。射击可以区分善恶,观察德行,圣王都重视这一点。现在朝廷吝啬费用,废除射礼,是不合适的。大臣认为,虽然花的是钱,但保全的是礼制,请陛下重开射礼。不久,源乾曜担任梁州都督。
713年(开元元年),王府官僚违法,唐玄宗要求大臣推荐王府长史。袁乾尧得到太常卿姜娇的推荐,入宫演奏。他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回答问题有条不紊。唐玄宗很高兴,任命他为少府少监,并担任王府长史。不久,袁乾尧晋升为户部侍郎,兼御史中成,并改为尚书左成。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远乾尧被提升为黄门侍郎,与紫微黄门平章事,但很快就与姚崇一起罢相,出任长安留守,京兆府尹。他任京兆尹三年,治政宽简,政令一致。
720年(开元八年),袁乾尧再次拜相,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又被提升为侍中,加银青光禄大夫。不久,袁乾尧说:“现在大部分权贵子弟都是北京师傅,让人才远离北京。臣有三个儿子,都是朝中的官员。请陛下把他们放在外面。”唐玄宗大悦下诏表扬源乾尧,命令朝中百官效仿。
[img]353242[/img]
722年(开元十年),唐玄宗采取了“国之执政,应加宠”的建议,奖励了乾曜和中书令张嘉贞,让他们吃实封300户,开创了唐朝宰相享受封邑的先例。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源乾曜反对意见,与中书令张说发生冲突。封禅结束后,源乾曜升任尚书左丞相,兼任侍中。
晚年生活
元乾曜任相期间,张嘉贞、张说、李元红、杜暹相继执政。他很谨慎,从不在重大问题上发表意见,只是签了公文,表示附和。
729年(开元十七年),元乾尧被罢职,保留左丞相的职务。8月,唐玄宗任命元乾尧为王子少师。他因为官名违背了祖父的名字,拒绝了。他被改为王子少傅,并被封为安阳县公。
731年(开元19年),唐玄宗在洛阳巡回旅行。源乾尧因为年纪大了,没有陪伴,留在长安养病。11月,源乾尧去世,向幽州大都督致敬。唐玄宗废朝二日,在洛阳南门为他哀悼。
源乾曜:唐代宰相,任相期间从不在重大问题上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