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五指)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晋时期的作家。向秀雅好好学习,善待季康、吕安等人,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季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后,被司马昭接见,后官到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350845[/img]
向秀喜谈到了老庄的学习,并注释了《庄子》,被誉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郭象承的《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庄子的注释。另一部作品《思旧赋》、《难季叔叔夜养生论》。
早年经历
向秀年轻的时候,以文章帅气著称,后来学了《庄子》,在乡里讲课的时候为山涛所知。山涛听向秀讲的是高妙玄远,见解非凡,就像“尘埃已出,窥绝冥”,于是他们成了忘年之交。
竹林之游
在山涛的带领下,遇见了嵇康和阮籍,同样是“竹林之旅”。向秀好学习,与蓟康、吕安等人友好,但不善于饮酒。季康“完美的性和锻造”,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人在季康家门前的柳树下玩铁娱乐,季康锤,鼓风,两个人合作默契,没有人,快乐,但也为了“自我支持”,补贴一点家庭。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伺候弄菜园,三人可谓情投意合。
[img]350847[/img]
好友遇难
向秀帮助季康打铁时,目睹了钟会被季康嘲笑。这件事成了季康被杀的源头。向秀目睹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这也影响了他未来的生活道路。景元四年(263年),经历了季康和吕安被司马昭杀害的悲痛。向秀在忧郁和困惑中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沮丧和徘徊中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心情变得更加冷漠和安静,并仔细阐述了庄子思想的精神。
季康和吕安被杀后,向秀曾经西行经过他们的旧住所。夕阳下,他听到邻居们响亮而悲伤的笛声,回忆起过去一起玩宴会的爱,怀念季康和吕安无拘无束的才华,写下了古代著名的“思旧赋”。
暮年岁月
季康被杀后,在权力的压力下,向秀来到洛阳,被司马昭接见。司马昭问向秀:“我听说你以前有隐居的“吉山志”。为什么今天来看我?”秀秀说:“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的人,不知道帝尧求贤若渴的意图,隐居的生活也不值得羡慕。”向秀后来到黄门侍郎,骑自行车,善待任凯。
[img]350848[/img]
向秀在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晋书·向秀传》记载:“秀游数贤,萧屑卒岁,均无注述。庄子,聊应崔写所注,以备忘云。向秀喜谈到了老庄的学习,当时《庄子》这本书虽然流传,但过去的旧注“无法调查其目的”,曾经注过《庄子》这本书。当向秀第一次开始注释庄子时,季康说:“庄子里的玄言妙旨会被注释僵住。以前没有更好的注释。如果你注意不好,最好不要注意。"直到向秀把手稿拿出来给季康看,季康才知道向注使《庄子》的玄理更加精彩,所以对向秀的才华大为叹息。惜注未成向秀便去世,郭象则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对魏晋玄学影响深远。
向秀早年的经历是什么?对魏晋玄学有什么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