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怡,今天来自陕西省华县。他出生在一个中层官员家庭,通过武术考试走上了政治舞台。唐玄宗天宝八年(749),横塞野军使,天宝十三年,天德军(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使,九元(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太守和朔方节度使右军马使。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349473[/img]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他成为一代名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镇压安史叛乱。郭子仪有很特别的能力,唐朝政府用他当帅就能打胜仗,一旦遣返他就会打败他。在反派的挑衅下,郭子仪领导外面,多次召回。郭子仪也很忠诚,从不含糊,即日出发。经过几次辗转反侧,唐朝皇帝更加信任郭子仪。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中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
郭子仪还不出名的时候,有一次军队的食粮因火灾被烧掉,他因被问及管理责任而被拘留在牢房里。他遇到了诗人李白,他可能会因为重大过失而被处死。在与郭子仪交谈后,李白认为他将来会是一个伟大的人,于是向玄宗皇帝求情,使他能够逃脱干系。不久之后,当李白因卷入叛乱而被杀时,郭子仪以自己的成就救了他,以报答他最初的救命之恩。被传成一个好故事。
[img]349474[/img]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郭子仪被调任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军东讨叛军。就在叛军逼近潼关威胁京师的时候,郭子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静边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消灭了7000名叛军,然后攻击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开辟了东陵关(今山西代县东),开辟了继续东进的道路。第二年,郭子仪推荐的新河东节让李光毕东出井兴(今河北井兴西北),攻下常山(今河北正定)。叛军史思明部试图夺回常山。两人相持40多天,李光璧向郭子仪告急。四月兵至常山,郭子仪与李光璧合兵,共十万多人,九门(今河北正定东)一战,大败叛军。此时,郭子仪曾建议北取范阳,直接捣毁叛军巢穴,以减轻潼关的压力,但未经玄宗许可,使叛军有机会卷土重来。
唐肃宗即位不久。由于他势力单薄,岌岌可危,于是调郭子仪部到灵武,以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宰相。郭子仪认为河东(今山西永济)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下可进东京,西上可取长安。于是他派人秘密潜入河东,准备内应唐军。到德二年(757年)二月,郭子仪率军从洛交(今陕西富县)攻击冯琏(今陕西大荔),逼近仅一河之隔的河东。河东城有人乘飞机内应唐军,杀害近千名叛军。叛军守将崔干佑越城逃跑,郭子仪乘胜追击,斩敌400人,俘虏5000人,顺利攻下河东。
[img]349475[/img]
由于唐军连战告捷,苏宗也从灵武到凤翔(今陕西凤翔)。四月,即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继续征服叛军。九月,郭子仪率领唐军15万人,接近长安,在长安西南香积寺北枫水以东与叛军10万人相持。经过激烈的战斗,叛军全面崩溃,唐军恢复了长安。郭子仪乘胜东进,追叛军至潼关,杀敌5000人,占领华阴(今陕西华阴)、洪农(今河南灵宝)。此时,安禄山已死,其子安庆绪放弃洛阳,北渡黄河,走保邺(今河南安阳北),唐军收复洛阳。肃宗回长安,召郭子仪回京。肃宗派人在京城以东的灞上隆重欢迎郭子仪,见郭子仪。感激地说:“虽然我的家国,其实是由卿重建的。这时郭子仪的兵权在握,肃宗既要重用他,又不放心他,当然只能用这种笼络手段。
后来,在郭子仪、李光璧等将军的共同努力下,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
郭子仪通过武举考试,是如何平定安史之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