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基本上只分布在山东和苏北地区,南边只有黄河,北边到达鲁北地区,西边在运河两侧,东边到黄海。然而,胶东半岛早期遗留的文化性质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
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分布范围在南北没有太大变化,但有迹象表明,当时可能已经开始向西扩张。此时,学术界对胶东半岛同期遗存性质的看法仍存在差异,但主流意见认为,在大汶口文化中期,胶东半岛的文化“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不同类型”。
[img]344586[/img]
皖北和豫东普遍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遗产,淮阳平粮台、鹿邑栾台、蒙城尉迟寺等都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底层积累。也就是说,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分布范围已经向西扩展到淮阳。至于豫中地区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虽然发现了大汶口文化因素甚至个别大汶口墓葬遗迹,但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当地文化的性质,因此这些地区不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只能说是大汶口文化的影响。
[img]344587[/img]
可以发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许多被发现的雕刻符号被认为是古代象形文字。贫富分化严重,私有制逐渐形成,全社会接近阶级社会的门槛。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的起源和对黄淮流域、山东、江苏、浙江沿海地区原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一些个人学者根据现有资料将大汶口文化视为初级奴隶社会的文化。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哪里?对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