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杨炯有一首诗,“宁愿百夫长,也不愿成为一名书生”。在崇尚武术的唐代,每个人都想走上战场,做出贡献。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特别的学者。他不仅写得很好,而且打得很好。他绝对是唐朝历史上最强大的学者!虽然这个人很强大,但他的名字并不为公众所知,那么他是谁呢?
这位学者名叫魏皋,出身关中名门“京兆韦氏”。魏家世代为官,所以魏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直接靠门荫当官,但官职很低,只是建陵挽郎。所谓挽郎,就是皇帝葬礼上牵着棺材唱挽歌的人,这只是一个虚称。不久,魏皋补充了华州的军队。后来,首相张毅担任凤翔节使。他非常欣赏魏皋,所以他把他调到了幕府。
在张毅的推荐下,魏皋仕途顺利,很快成为营田判官、殿中侍御史、权知陇州营留后事的重要职务。张毅没看错。魏皋很快救了唐朝!783年,原本镇压叛军的泾原军发生了轩然大波,攻入长安。唐德宗匆匆逃离,而朱彪则利用轩然大波的士兵叛乱自力更生,成为皇帝。唐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时候,雪上加霜了。凤翔兵马使李楚琳杀了张毅,带领凤翔军回到朱巴。这时,魏皋站了起来。他“秘密谋划将军,忠诚,看雄心壮志,愿效死”。他设计消灭城里的叛军首领,为朝廷解除西方威胁。唐德宗听到这个消息后,专门设立了奉义军,任魏皋是奉义军的节日使者。最后,朱巴的混乱完全平息了,魏皋拯救了唐朝。
785年,魏皋被授予检察院户部尚书、成都尹、御史博士、剑南西川节使,为唐朝守卫西南部。吐蕃位于青藏高原,是唐朝最强大的对手。唐高宗时,薛仁贵将军与吐蕃作战,几乎全军覆没。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衰落,强大的吐蕃不断袭击边境,四川首当其冲。
魏皋在蜀国守卫了21年。他与吐蕃军队进行了几十次交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史书上说:“高治蜀21年,数师,破吐蕃48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1500,斩首5万多级,牛羊25万,收器械630万。他的功绩是西南剧。”。战功卓著的魏皋被朝廷授予检察官、中书令和南康君王。
[img]344373[/img]
除了军事成就,魏皋对蜀国人民也很好。“高事私人,列州互相除租,凡三岁一复”。虽然魏皋也是一个节度使者,终身工作,但他不同于“河朔三镇”的藩镇。他一直忠于唐朝。后人评论魏皋时,说“魏皋为西南做出了贡献,开拓了数千英里,成名的诸葛亮也没有增加。”魏皋和诸葛亮被称为。
805年8月,61岁的韦皋暴病去世。消息传到长安,唐宪宗下诏退朝五日,并授予魏皋“忠武”称号。魏皋死后,蜀地人“服其智谋而畏其威,至今(指北宋时期)画像以为土神,家家牺牲”。魏皋的战绩不错,他的诗也写得很好,比如这首《回忆玉笛》,“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送美人。长江没有鱼书到,为了遣相思梦入秦。”
唐代最厉害的书生曾打破吐蕃48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