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辽夏金蒙,宋朝都研究出了一套长期有效的攻防战略和战术。
什么是“更有效”?宋辽打了20多年,宋夏宋金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宋蒙打了40多年。宋军虽然不止一次崩溃,但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算是打得来回回。我说的“更有效的攻防战略战术”是指那些来来回回的时期。请不要在我的回答下玩“挫败”或“靖康”的梗。
[img]341820[/img]
辽金夏蒙军队的共同特点是擅长高速穿插和长途攻击。缺点是不擅长攻击城市、水战和常规物流供应(草谷是一种非常规的供应手段)。宋军根据上述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img]341821[/img]
对辽:
主要有两个战场:河北和山西。山西的应对策略相对简单,山西的地形不适合骑兵突袭。辽军的表现就是这样。河北方向很麻烦,一马平川几乎是骑兵作战的天堂,但辽军并非没有弱点。正如我之前所说,辽军的常规后勤供应能力相对较弱,部分粮食供应需要通过抢劫来维持。宋军坚持在一线部署少量军队,在二线部署主力(曙州、定州、沧州)。辽主力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宋军二线主力依托河北几条较大的河流迅速贴上。
[img]341822[/img]
古代没有手机,辽军一旦把打草谷部队撒出去,主力势必停下来等他们归队。此时,如果宋军主力出现,辽军主教练要么选择与宋军野战,要么只能收集劫掠部队绕过宋军野战部队。辽军在前一个选项中遭受了很多损失(如满城战役),但如果他们选择绕过宋军的主力军,这意味着辽军无法实现战争的目的,这大大缩短了他们在宋朝活动的时间。
[img]341823[/img]
宋辽战争20多年,中后期基本上是辽军对宋军一线、二线、开封总预备队的反复试探性攻击。辽军在每条线上打破头部和血流后,选择议和。
对西夏
西夏的情况与辽相似,野战能力较弱(好水川的五比一优势仍然很困难),攻击城市的能力也不好。然而,宋夏边境是五个独立的山地战区,由山区隔开。在这种情况下,骑兵在运动战中有更多的西夏优势。即使在宋夏战争的后期,西夏也可能使用四条腿跑得更快,这在当地战场上形成了巨大的数量优势。
宋人的策略是:塔防。在山谷和危险地区修建城堡,然后在城堡的基础上招募大陆汉人,征服周围的小部落作为雇佣军。直率地说,主要是欺负西夏攻击城市:由于少对多是正常的,这使得正常对少数民族更有利。后来,宋军开始在西夏修建堡垒,并完成了守卫城市的战略进攻。
[img]341824[/img]
对金
与辽夏不同,金军的攻城能力比前两者有了很大的提高。北宋末宋军的素质不如以前,尤其是宋军的野战能力是两宋历史的最低点。再加上北宋末南宋初决策层的愚蠢,靖康之耻如此悲惨。南宋初中期,对金的作战基本上是基于两点:恢复野战能力,有效利用水上作战和供应。
[img]341825[/img]
前者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字:练习。这就是为什么岳飞的儿子在训练中落马时会惩罚他。
说白了,后者就是利用航运来解决宋军后勤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军穿插迂回断宋军粮道的部分风险也可以抵消。@ 南宋还通过联合北方义军袭击金朝后方。但宋金战争仍然暴露了南宋的一个巨大问题:战略决策层的低能量。长期以来,宋金战争和宋元战争一直是川陕、湖北、江淮延续整个南北中原的大混战(山东、山西时有发生)。以当时的通信能力,几乎不可能协调这么大范围的战斗。南宋将陪都设在偏东南的临安,导致中后期四川和山东战区频繁失控。
为什么宋朝的国佐这么久? 因为有一套长期的攻防战略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