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刘备、诸葛亮三位知命却不认命。曹操和刘备一生屡败屡战。对于两个人来说,死生存亡和虎口脱险是很常见的。诸葛亮则不同,诸葛亮出山后,基本上没有遇到对手。赤壁之战,诸葛亮用三寸之舌推动联吴抗曹。荆州一役,诸葛亮在荆南四郡努力工作,为刘备省下了一支大军。庞统死后,诸葛亮一路破竹攻城拔寨成都。相反,诸葛亮不在的地方到处都有问题。诸葛亮不在荆州,关羽失去荆州,不在小亭,刘备失去了小亭。刘备死前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其实并不过分。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离开刘备,诸葛亮依然耀眼。
[img]342858[/img]
但诸葛亮的一生,有一个非常倒霉的地方,也是无与伦比的:运气真的太差了。诸葛亮“尽人事,安天命”这六个字,前三个字做到了极致,但后三个字真的让诸葛亮“良工心独苦”。@ 诸葛亮的出生,没有踩过一点。曹操扫平北方时,诸葛亮才20岁,换句话说,本该是诸葛亮浪遏飞舟的年纪,天下事基本上都是曹操做的。@ 前面说过,诸葛亮在哪里,就不会有问题,反之亦然。刘备入川出了问题,诸葛亮一去,问题就解决了。但是荆州没有诸葛亮,迟早会有问题,最后果然——蜀汉太依赖诸葛亮了。@ 与诸葛亮这样的贤父相比,他的儿子真的不争气。想想曹操的后人,甚至到了孙辈的曹睿,都是那么有前途。再想想孙坚,一共几个儿子,就能生出一个小霸王和孙权。
[img]342859[/img]
因此,诸葛亮死前,专门写了一封信,提到了他对儿子诸葛瞻的看法和预测。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五丈原渭水南岸。他写信给哥哥诸葛瑾说:“诸葛瞻今年八岁了,聪明可爱,但我觉得他太早熟了,以后肯定不会成为大器。一个多月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病。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10字预言,“嫌其早成,定不为重器耳”,终于实现了。
诸葛瞻太早成
诸葛亮死后,诸葛瞻只有8岁,但他表现出了许多非凡的天赋,只是他的天赋,就像后来的宋徽宗一样,同样的生活是不合时宜的。《三国志》记载:“诸葛瞻在书画和记忆方面都有过人的天赋。蜀汉人珍惜诸葛亮的才华,因为他们想念诸葛亮。琴棋书画方面的天才,虽然美丽,但作为诸葛亮的儿子,又落在了这样的时代,这就远远落后了。诸葛亮的功德是无与伦比的,但他带着没有恢复汉朝的遗憾离开了。作为他的儿子,接管诸葛亮的遗愿是合乎逻辑的,也符合蜀汉人民的愿望。诸葛瞻的压力确实很大,但他别无选择。就像刘禅一样,他本来是个好人,但他被骂了两千年,因为他笼罩在刘备的光环中。
[img]342860[/img]
诸葛瞻比文艺好,但在国家军事方面确实太平庸了。蒋婉为蜀国而努力,大力发展蜀国国力。诸葛瞻协助蒋婉,但很少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蜀国建设贡献不大。相反,由于他的身份,许多原本不是来自他的想法,都插在了他的头上。史料记载:“每当朝廷出现一件好事,虽然不是来自诸葛瞻,但蜀中的人都称赞这是诸葛瞻的功绩。诸葛瞻的名声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夸张。”
乍一看,“名不副实”这个词并不强大,但如果不及时遏制,发展壮大后就会有无尽的灾难。诸葛瞻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匹配他的声誉。可以说他没有天赋,但诸葛瞻不禁知道孔子所说的“无才有德”这个词。既没有天赋,也没有德行——但诸葛瞻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img]342861[/img]
诸葛瞻不成大器
诸葛瞻德不配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攻爵。诸葛亮的爵位是武乡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的荣耀。然而,诸葛亮的头衔却被年轻的诸葛瞻“非常粗心”继承了。诸葛瞻17岁时,“娶公主,拜骑都尉”,第二年“耀升羽林中郎将”,随后又飙升,“继承武乡侯爵位”。总之,诸葛瞻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尝到了父母一生的荣耀,却无能为力。
诸葛瞻30岁左右,加封军师将军,但这真是讽刺。他没有将才,也没有帅才。加封军师将军后,他从未跟随姜维北伐。他的军师将军,完全空有其衔。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治国之才。江维北伐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国力和后勤疲惫,二是成都有黄浩。黄皓对姜维的束缚无所不用其极。史载:“姜维多年来一直在北伐,但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而宦官黄皓等得权于内,右将军阎宇与黄皓勾结,而黄皓则想废除姜维,拥立阎宇。“在朝鲜的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作为诸葛亮的长子,即使粉身碎骨,也应该打破是非,但在这件事上,诸葛亮什么也没做,让黄浩肆意朝廷,“自诸葛亮以来,董厥一直负责朝廷事务,姜伟一年四季都在外面讨论,太监黄浩偷了把手,诸葛亮和其他人无法矫正。”@ 姜维被迫不敢回成都:“姜维心不安,不再回成都。”
[img]342862[/img]
诸葛瞻35岁,蜀汉景耀五年(262),这一年,他已有能力直接影响姜维。当姜维率领军队外出时,他向后主刘禅说:“姜维好战,但没有成就。现在中国已经这样了。我们应该召回他,让他成为益州刺史(架空姜维),夺取他的军队。“姜维确实是军国主义者,但蜀汉当时还能有别的办法吗?永远不会闭关锁国,死守阳平和剑阁吧?对于奄奄一息的蜀汉来说,进攻还是杯水车薪,死守只能坐以待毙。
263年,钟会与邓艾伐蜀,诸葛瞻战死绵竹。这场战争,诸葛瞻的骨头还是够硬的,也算是一点安慰他父亲在天之灵。在普通人中,诸葛瞻可能出类拔萃。虽然他没有治国治军的大才,但他精通书画,也值得称赞。然而,历史只能看表现。他的身份,在他那个时代,他没有治国治军的大才,但他做不到。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瞻的运气可能和他父亲一样不好。
诸葛亮临死前留下了十字预言 最后果然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