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常州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1863年11月,太平天国保王陈坤书在府上喝茶,并计划投降清朝后的人生道路。陈坤书认为,他是王子,有许多士兵和马。如果他能回到清朝,他应该能够得到一个官员和一个半职位,未来的生活就不会有问题。一条消息打破了陈坤书的“幻想”。李鸿章没有谈论武术、高永宽等八名将军,4万名太平军被杀。这就是“苏州杀戮”事件。
[img]335970[/img]
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以看出,守卫苏南的护王陈坤书、潮王黄子龙等人打算投降清朝,获得一官半职。然而,巡抚李鸿章的“苏州杀人”切断了他们的出路。陈坤书和其他人才不得不反击。他们宁愿守卫城市也不愿投降,投降也是死亡,战斗也是死亡。为什么不快点死呢。
1863年7月,李秀成从江北回到天京,非常沮丧和痛苦。李秀成手下10万兵马挑战“野外生存”的极限,洪秀全糟糕的“北攻南”作战计划。从江北回来后,洪水泛滥,被湘军水师拦截,几乎全军覆没。
10万军队,只有1万多人回到了天京,更悲惨的还在后面。李秀成离开苏州,江苏和浙江基地受到淮河军队和楚军的攻击,城市纷纷坠落。此时,李秀成的大本营苏州已经陷入了包围,成为一个孤独的城市。苏州,李秀成的基地,自然不能丢失,他决定“请假”洪秀全40天,回去救援。
[img]335971[/img]
李秀成回到苏州后,立即组织部队进行反击,并在城市西北部与淮军作战。战争形势非常激烈。此时,淮军有戈登的“外国枪支队”来帮助战争,并得到了列强武器的增援。太平军无法打破包围圈。为此,李秀成决定向陈坤书和黄子隆寻求帮助,但他没有得到回应。
陈坤书和黄子龙是一个明智的人。湘军、楚军、淮军围攻,外国人协助。太平天国的总体趋势已经消失,气体已经耗尽,不可能扭转世界。此时,如果你去救李秀成,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但也惹恼了清朝,打破了自己的投降之路。陈坤书和黄子龙计算,只要苏州城市倒塌,李秀成就会失败,他们就会投降。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陈坤书没有机会投降。在“阳澄湖会议”上,戈登保证了高永宽等八位将领的生命安全,并在清朝获得了相应的官职。不幸的是,李鸿章没有谈论武德。他没有给戈登面子。
高永宽等8人带着慕王谭绍光的首级投降,李鸿章举行宴会,然后全部处决。苏州4万太平军士兵放下武器,都幸免。李鸿章被杀,陈坤书无路可退,太平军只能战斗到底。
淮军夺取苏州后,兵分三路杀常州。刘明传、周盛波、周盛传、张树声、潘鼎新等凶猛的将军都出动了,阵容非常强大。此时,刘明传专注于城市的西北部和周氏兄弟专注于城市的东南部。张树声和潘鼎新主要在外围作战,以防止太平军增援常州。
陈坤书原本是李秀成的首席将军。1862年,由于安抚士绅的问题,李秀成和陈坤书之间存在矛盾。陈坤书从苏州跑去守卫常州,因为他害怕李秀成的责骂。洪秀全想分割李秀成的权力,封陈坤书为王千岁,以常州为封地。
陈坤书守卫常州两年多,建立了坚实的城市防御体系,短期内对付淮军守卫常州问题不大。刘明川、周盛波等城市进攻一个月,没有进展,只摧毁了城外的几个营地,但太平军迅速夺回,重建,继续与淮军作战。
淮河军队仍然采取保守的战略,在城市下挖沟,修建栅栏,建立堡垒,进行持久的战斗,试图杀死城市守军。我不得不说,这一举动确实有效,太平军各自为政,没有水手的帮助,常州守军的物流供应问题,人们的心动摇了。
除了长期围困,李鸿章还继续“招投降”,承诺不杀他们。这时,常州市的几位将军动摇了意志,秘密联系淮军讨论投降事宜。陈坤书发现情况后,直接处死他们,然后斩首,从常州扔下去,说要死战,不会相信淮军的谎言。
陈坤死后,李鸿章短期内无法赢得城市,朝廷不断催促出兵。这样,李鸿章只能继续发动进攻,不敢再这样消费了。在一场艰苦的战斗中,太平军是防守方。淮军虽然勇敢,但也受了重伤,连刘明川都受伤了。
常州战役受阻,李鸿章想到了“老朋友”戈登,希望他能带领“常胜军”帮忙,用开花大炮摧毁城市。“苏州杀人”事件后,戈登对李鸿章不满意,但拿了白银后,他没有骑士精神,所以他选择与淮河军队合作。毕竟,“常胜军”也想吃饭。
戈登协助战斗,用开花大炮摧毁了这座城市,淮军进入了这座城市。此时,陈坤书率领亲兵与淮军血战,每条街都在战斗;淮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陈坤书战而退,一直退到大厦,继续战斗。后来,他受了重伤,被清朝处死。
太平天国常州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