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许多诗流传至今,其中一首《江城子·乙毛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特别感人。这首诗是苏轼为悼念死去的妻子而写的。但事实上,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他还有两个妻子。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
1、原配王弗
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也是苏轼的老师王方的老师。
苏轼年轻时在四川省青神县书院学习,王方是这里的老师,苏轼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女儿王弗。
关于两人之间的爱情,还有一个非常浪漫的故事,说苏轼读书的中岩书院有一个水池,苏轼读书后经常来这里欣赏风景。
有一天,苏轼想入非非,不禁大喊:“好水怎么可能没有鱼?”
于是苏轼抚掌三声,没想到群鱼听到掌声翩翩游出。
苏轼看到这一幕,告诉老师王方要给这个水池起名字。王方邀请文人学士提名太俗气了。只有苏轼提到的“鱼塘”让大家拍案叫绝。
苏轼骄傲的时候,王方的女儿王弗也叫丫鬟提名,没想到和苏轼一模一样。人们不禁感叹,苏轼和王弗真的不谋而合,心有灵犀。
事后苏轼在王水池上刻了“唤鱼池”三个字,王方把女儿王弗嫁给了苏轼。
[img]336697[/img]
苏轼结婚时,19岁,王弗只有16岁。
王弗为苏轼生了一个叫苏迈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去世时才27岁。
十年后,苏轼晚上梦见死妻,心中悲凉凄苦,于是写下了《江城子·乙毛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可说。即使相遇应该不知道,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突然回家,小轩窗,正在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预计年年断肠,明月夜,短松岗。
这首悼亡词,写尽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也写尽了苏轼对亡妻的爱。
全世界都被苏轼对亡妻的友谊所感动。虽然王弗的生命很短暂,但他仍然可以在死后的十年里得到丈夫如此真诚的爱和怀念,这在他的一生中是无怨无悔的。
2、继室王闰之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第一任妻子王弗的表妹。
王闰之嫁给苏轼时已21岁,在古代已被视为“老女人”。作为王弗的表妹,她在王弗去世后嫁给了苏轼,这很可能是王弗去世前的临终委托。
王闰之性情温顺,懂得知足惜福,同时也是贤妻良母。
王闰之陪伴苏轼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几十年来,苏轼在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担任官员,并被派往黄州。王闰之都在附近。
她上照顾老人,下照顾小人,还给苏轼生了两个儿子,持家有道,落落大方,这让苏轼没有后顾之忧。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没有王弗那么有才华,但她对苏轼的生活影响很大。她能吃苦,活得透明。
苏轼有一首诗《小儿》,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孩子不知道怎么担心,坐起来牵着我的衣服。我想生孩子的气,我老婆劝孩子痴情。更糟糕的是,你为什么不开心?还坐愧这句话,洗盏当我。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这意味着苏轼在外面忙了一天回家,心里很烦,可儿子年纪小就不会看眼色,只知道要找爸爸玩。
苏轼很无聊,想对儿子大喊大叫。王闰之过来温柔地劝说:孩子小不懂事,但你比孩子不懂事。你一回家就生气。生气有什么用?最好找点乐子。
想到王闰之的话,苏轼感到有道理,心里有些愧疚。
这时,王闰之已经洗好茶具,泡好茶,端到苏轼面前。苏轼喝了几杯茶,顿时神清气爽。他忍不住叹了口气:还是我老婆好,比刘玲家好多了。他为了几杯酒吵了一架!
可见王闰之就是一个多么通情达理的人。
[img]336698[/img]
王闰之陪伴苏轼25年,经历了苏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他不仅陪伴他经历了“乌台诗案”,还经历了“黄州贬”。条件最差的时候,他和苏轼一起摘野菜,赤脚耕田。
苏轼非常重视患难与共的妻子王闰之。王闰之死后,苏轼亲自为她写了祭文《祭死妻同安君文》。
苏轼在这篇祭文中写道:
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苏轼说,王闰之作为妻子和母亲,很少能把儿子当成王弗的儿子,同样爱他。
只有同穴,尚蹈这句话。呜呜!
苏轼说,他死后会和王闰之一起埋葬,表达对王闰之的珍惜和尊重。苏轼去世后,弟弟苏哲埋葬了苏轼和王闰之,满足了苏轼的愿望。
3、妾氏王朝云
除了发妻王弗和继室王闰,苏轼其实还有一个妾王朝云。
王朝云早年家境贫寒,成为杭州著名的妓女。王朝云天生美丽聪明,受到苏轼的青睐,被收为侍女,后来被收为妾。
虽然王朝云是妾,但她精通诗书,才华横溢。如果王闰之是“贤妻”,王朝云更像是苏轼的知己,在精神上更能与苏轼产生共鸣。
王朝云苏轼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洗了三天身,苏轼写了一首诗:
每个人都养孩子看聪明,我被聪明误了一辈子。愿孩子愚而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希望这里无灾无难,大智若愚,能一辈子顺风顺水做大官。
只是世事难料,这个儿子不久就去世了,苏轼很伤心。
苏轼被贬到惠州时,王朝云同往,也在这里,王朝云得了瘟疫,身体虚弱,最终死去,年仅34岁。
苏轼的三个妻子,每一个都深深地重视他的感情,对苏轼来说,每一个都是真爱。苏轼一生能得到这么三个女人,真是幸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多感人,但苏轼其实有三个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