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第一年(1064年)5月,赵曙病情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出要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字。仁宗去世14个月后,赵曙指示仁宗大祥(中国古代汉族葬礼之一,父母葬礼后两周年(即第25个月)再次举行。
治平元年(1064年),京畿道、宋、亳、陈、徐、汝、蔡、唐、颍、濮、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楚、杭、宣、洪、鄂、施、渝。
同年,西番瞎毡的儿子欺骗米征归属于宋朝。
[img]336362[/img]
治平二年(1065年)农历四月初九,韩琦等人再次提出赵曙生父的名字,于是赵曙出诏将议案送往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这引发了一场持续了18个月的争论,这是北宋历史上的“濮议”事件。
治平三年(1066年),中书大臣共同议事于垂拱殿。当时韩琦在家祭祀,赵曙专门召来讨论。当时他同意濮王(赵曙生父)称皇考,欧阳修亲写了两份诏书,交给了赵曙一份。中午,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封好的文件送到中书省,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件,相视而笑。这份文件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有太后的签约。赵曙立即下诏停止讨论。同时,宰相和执政人员被召来讨论如何平息百官情绪,稳定时局。最后,赵曙同意了欧阳修等人的意见,将吕教等三位御史贬出京师。
治平三年(1066年)十一月初八,赵曙再次生病,同年十二月在宰相韩琦的建议下,立长子赵旭为王子。
宋英宗赵曙病愈亲政期间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