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与朱令室友祖父有关的清华学生命案

2005年12期《文史精华》原载

这是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年轻人的死亡档案。说他年轻,他死的时候才34岁。如果他活到今天,他应该是一个76岁的老人。1963年5月11日,人们发现他死在一个破旧的单身宿舍里。很少有人去过他的住处,“埋在那里,臭”(调查人员李文发、马杰、张丙忠于1963年5月13日记录)。

北方长春五月,草木返青,开花开花。

背景复杂的“张氏家族”

张芳,男公民。原籍广东省乐昌县,1929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工厂安全部门填写的“嫌疑人登记表”上贴了一张黄色照片。当时,张芳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气质温柔优雅。

有十几张类似的表格,虽然细节略有不同,但大致相同。

张芳6岁时在广东上小学。1937年,日军大规模入侵中国,形势紧迫。张芳转到香港九龙的一所小学。1939年,她从香港转到重庆歌乐山小学,然后升到重庆高中。1946年9月,她转到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在流离失所的战争中完成高中学业。1949年上海解放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机械系。1952年毕业于学校,分配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同年9月调至636厂(即国有柴油机厂)担任实习技术员。

张芳调入国有柴油机厂时,刚刚走出校门,“社会关系极其复杂”的张芳,自然成为了重点监控的对象。

张的家庭背景被认为是“一种反革命家庭”(“登记表”之一万六)。据当年记载,其祖父张昭芹是前清举人,曾任乐昌县县长、广东军首领余汉谋主任秘书长、国家大学代表。1945年“九三”胜利后,香港前往南京参加国家大学选举,然后转到台湾省。

张的父亲张兹凯,国民党员,南开大学毕业生,曾赴美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副处长,1944年改为战时生产局材料处处长。1945年“九三”胜利后,他担任经济部特派员,前往苏州、浙江、皖南“接收”,随后担任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协理、总经理。到达台湾后,曾任国民党“驻联合代表团”代表,并担任国民党“驻菲律宾中国银行”总经理。

张去台湾后,成为台湾早期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也被称为“台湾金融界的第一颗天王星”。1960年7月辞去台湾银行董事长职务。他还担任国民党政府的重要职务。

张扬的母亲麦翠颖,经营家务,在“家庭情况”栏中特别注明:“是官僚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反动”。

张还有一个兄弟姐妹,张斌,国民党员。当时,他在加州大学担任助教。1943年,他的妹妹张楚荣在重庆南开中学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并在蒋经国主持的国民党中央训练小组学习。1946年在美国学习,1950年与邵和国结婚。邵曾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长,与李宗仁先生关系密切。

在相关文字的资料中,还详细记录了张扬父亲的朋友孙越崎的情况。建国初期,孙越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建国前曾任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主任,是张的上级。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翁文浩推荐他为财政部长。在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计划将资源委员会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工厂、矿山及其物质和财产分为三种方式(即广州、台湾和重庆)。蒋介石亲自召见了孙越崎,并安排了这项任务。此时,李济深、邵力子多方做孙工作,劝他参加新政府(即我中央人民政府)。在李、邵的影响下,孙越崎表现出“温柔动摇”,亲自主持了上海政府财政部和资源委员会的会议。孙在会议上报告了参与新政府的措施。孙越崎在我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时,交出了一批档案和个人财产。据同一档案记载,孙越崎“参加我的工作后,还与香港有联系,据报道是个人财产问题。并借个人职权,拉拢伪资委参加我中央人民政府工作的郭可权等人员,企图建立个人势力。

1949年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张先生经常去孙家玩。1951年1月至1952年4月,“他每月从家里拿10万到15万元(当时的货币,1万元现在是1元-作者)来资助他完成学业。直到“三反”运动开展后,经济关系才被切断。”。

张的父亲和一个朋友也资助了张。根据1954年3月的调查资料,他的名字叫张鄂联(据资料显示,文革后曾任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时任秦皇岛市公私合资企业耀华玻璃厂厂长。“张鄂联系国民党中央培训班31届党政培训班毕业,蒋介石介绍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财政部工矿调整处专员”。

张在张鄂联的公司有股份。天津解放后,公司在香港和台湾有5000多箱玻璃。为了将所有货物兑换成现金,张鄂联于1949年8月前往香港处理此事。在香港期间,他遇到了张。一个月后,张鄂联回到天津,为张带回耀华的股份。市场出售后,他们都寄给了张扬。

原在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工作的张扬姑母邓静娴是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的干女儿。1951年9月去台后,张芳寄来了钱和衣服。他的叔叔钱思亮(去台湾后曾任台湾大学校长)是解放前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钱与胡适关系密切,经常进出胡家。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派专机接胡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逃往台湾省,钱思亮同机抵达台湾省(1962年7月12日证明材料)。

据张芳介绍,1951年以前,张芳通过父亲的朋友与父母、兄弟姐妹保持了两年多的沟通,并“从孙越崎了解了父亲的一些情况”。因此,孙越崎、张鄂联和张家在大陆的亲属受到了有关部门的不同程度的怀疑和调查。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张扬的直系亲属随国民党部队逃往台湾省,只有张扬因在清华大学学习而留在大陆。由于国共两党的尖锐冲突,张氏家族的不幸似乎注定要由张扬和留在大陆的亲属承担。


与朱令室友祖父有关的清华学生命案与朱令室友祖父有关的清华学生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