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仓促逃离北戴河后,毛泽东认为黄、吴、李、邱是北京的“老同志”,给了他们一个主动解释的机会。毕竟,这些人是老红军,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其他跟随林立果、关系密切的人,采取行动更早。
9月13日至18日,中央工作组拘留了空军政治部常委一书记江腾角、空军副参谋长王飞、胡平、空军作战部部长鲁敏等。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南京军区司令徐世友派副司令肖永银到上海。听取报告和文件后,空军四军政委王维国和空军五军政委陈立云被拘留。
林彪有一些亲戚和老下属。虽然他们没有参加阴谋活动,但他们当时也参与其中。虽然林彪一群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搞了一套九族,但用这种方式对待林彪无辜的亲戚和下属显然是错误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恢复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林彪政变阴谋没有政治参与的人终于实施了政策。
林立衡(林豆豆)的经历是这些人中典型的一种。“九一三”后一周左右,她和未婚夫张清林从北戴河转移到北京玉泉山,然后转移到北京驻地某师部,开始接受专案组审查。工作组负责人是8341部队的女干部谢静宜。这个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炮制了很多“经验”,控制了清华大学的半边天。后来,他在粉碎“四人帮”时被捕。谢静宜开始让她解释的主要问题是林彪与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和所有教练的关系。
9月18日,中共中央首次向党内发布林彪逃逸文件时,也称赞了林立衡的曝光。当她开始接受审查时,她拒绝解释任何问题。经过反复批评,她采取了另一种态度,大量“解释”林彪说毛泽东的一些“坏话”。送上这些东西后,专案组受到批评,林立衡自然受到强烈批评,称她打算“放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起初,专案组对她更有礼貌,开的食物也更好。因为她坚持林彪被叶群和林立果劫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并说“毛主席周围有叶群这样的人”,情况开始恶化,身份从“913”的“英雄”变成了“林彪留下的钉子”,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案组对她的态度越来越严格,食品标准也从“贵宾”变成了“小灶”,再变成了“中灶”和“大灶”。她的生活条件逐渐恶化,身体受到极大损害。
帮助“搞“批林批孔”运动后,她被拘留并自杀未遂。无奈之下,林立衡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1974年7月31日,毛泽东收到信并指示:“解除对林立衡的监护,允许她与张清林交往。她和死党有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林立衡写信给毛泽东要求面试。毛泽东把信批给了周恩来。1972年8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她交谈,但不是要求的“个人对话”,而是集体对话,包括王东兴、纪登奎、李德生、张才千、田维新、杨德忠和谢静宜。显然,周恩来也很难处理这个问题。在这次谈话中,林立衡决定回到空军“参加运动”,最后周恩来和她握手告别。
回到空军后,林立衡住在招待所,仍有专案组人员守卫。1974年“四人帮”搞“批林批孔”运动后,她被拘留自杀。无奈之下,林立衡再次写信给毛泽东。1974年7月31日,毛泽东收到信并指示:“解除对林立衡的监护,允许她与张清林交往,她与死党有所不同。中央政治局还决定送她去农场工作,并将张清林调到空军。根据上述指示,空军组织部门还决定“批准”林张立即结婚。第二年10月,林立衡被安排转业,但转业决定还是指出:“恢复党籍,真名,安排一定的领导职务,要大胆工作。”
有关部队提到了三个地方:郑州、开封和孝感。当时,邓小平主持了中央工作。他在这三个地方圈住了交通最便利、最大的城市郑州。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别人很善良,尽管他以前受到过林彪的打击。
林立恒到达郑州后,在一家汽车厂担任副营级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自1976年5月“反击右倾案风”以来,由于她来到郑州是邓小平圈定的,“城门失火”再次影响了池鱼。她被称为翻案风的残余,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被剥夺,被分配到车间当工人。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立衡的问题才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关注,并于20世纪80年代被调回北京重新安排工作。
如果你客观地回顾历史,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处理林彪案件时存在一些不公正和过度的现象,但你也应该看到“文化大革命”早期殴打、戴高帽甚至随机伤害的狂热已经消退,毛泽东强调了政策。
回想一下“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老干部、知识分子及其子女数不胜数。与他们的经历相比,林立衡仍然很幸运。若无休止地“以人之道还治人之身”,怨恨相报,难道不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变成残酷斗争的绞肉机吗?接受这些教训,建立法治,尊重人权,实行民主,一切按宪法办事,一切以法律为标准,是避免上述悲剧重演的保证。
[913]后林立衡:受到强烈批评,曾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