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103~181)东汉后期名将。字然明。敦煌渊泉(今甘肃玉门西北)人。建功边郡的欲望很少。初为议郎,后任安定(治甘肃镇原东南)为国都尉。南匈奴攻掠美姬(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东羌起兵,率兵200多人进入龟兹(治陕西榆林北)。断羌胡联系东羌后,他们打破了南匈奴左奥,迫伯德降落。延禧元年(158)迁使匈奴中郎将。当匈奴、乌桓联兵入侵时,所有士兵都很害怕,很冷静,先抚摸乌桓,然后打破南匈奴,诸胡悉降。后来,匈奴率南单击退鲜卑入侵。第二年,梁冀故吏被免官禁锢,持续了四年,经皇甫规推荐七次,复拜武威太守。任招民屯田,均为兵赋,革旧俗,晋升为辽将军。九年,征拜大司农。离职后,鲜卑联胡、羌、乌桓入掠边九郡,为匈奴中郎将军,督北疆边事,南匈奴,乌桓20万人的相率还在下降,鲜卑退出塞外。因为不是宦官,赏遂不行,并封还大司农印丝。晚年得罪宦官,以党罪归田里,闭门讲述,《尚书记难》三十多万字,收门徒千人。壮督边事20多年,恩威兼施,攻抚并行,颇有成绩。光和四年(181)卒,武威多为立祠,世世不绝。
张壮出身敦煌渊泉,父亲张敦曾任汉阳太守。
十几岁时,张壮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学习《欧阳尚书》。张壮认为《牟氏章句》废话较多,于是自行删除,从四五十万字减为九万字。
后来,他被将军梁冀征服,所以他向汉桓帝演奏了被删除的牟氏章节,桓帝的诏书交给了东观。不久,他因病离职,被选为贤惠。他在战争中获得第一名,被崇拜为议郎。
从那时起,张壮就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回到家乡弘农,闭门不出,与弟子千人,讲儒经,背诵《尚书记难》三十多万字。
张宏少立志节,经常对朋友说:“大丈夫生活,应该是国家立功的边界”。后任将军成名了。董卓想和他交朋友,让他的兄弟给他一百匹。张宏讨厌董卓,拒绝接受。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张焕卒在家,终年78岁。遗命说:“我前后为官,十要银艾,不能同流合污,被坏人羡慕。一个人的财富和贫穷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的生死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但是地下是黑暗的,从来没有天亮过,而是用丝绸缠身,还在棺材上密密麻麻地钉着钉子,这是我不喜欢的。以前准备过洞穴,这很好。早上死了,晚上埋葬,把尸体放在灵床上,用围巾盖住。奢侈不学晋文,节俭不学王孙,缘情从意,几乎没有罪过。张璋诸子都听了。
为了纪念张桓,武威为他建了许多祠堂,世世不止。
长子张芝,擅长书法,以草书为最,世人称之为“草圣”。张芝的弟弟张昌也擅长草书,与张芝同名。
张奂简介 东汉时期的名将汉阳太守张敦的儿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