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指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到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好学习,善待季康、吕安等人,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季康、吕安被司马氏杀害后,被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侍郎、任恺等。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郭象承的《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另外,《思旧赋》、《难季叔叔夜养生论》。
与“竹林七贤”中的其他人相比,向秀似乎不够出名,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记载不多。然而,几千年的流逝无法抹去向秀的独特光彩。
向秀少年时就是同郡山涛所知。在山涛的引导下,遇见了季康和阮籍,同样是“竹林之旅”。
虽然向秀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但他当时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它的主要作品是《庄子注》,时人称之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读者超然心悟,不自足一时”(《晋书·向秀传》)。吕安见后叹为“庄周不死”。向秀还有《周易注》,传称“大义可观”,但“未若隐庄之绝伦”,二注今已消失。又有一篇题为《难季叔夜养生论》的文章,收于《季中散集》;《思旧赋》一篇存在于《文选》和《晋书》本传中。
向秀的三部作品:一书、一论、一赋,都是获胜的作品:他的《庄子注》开创了玄学注《庄》的新思路,后人很难背诵;《难养生论》巧妙独运,与嵇康分不开;《思旧赋》堪称绝唱,魏晋时期无赋可比。
经历了季、吕事件的大悲大痛,向秀在忧郁与迷茫中大悟,在抑郁与徘徊中大悟,心境更加淡泊与宁静,用心诠释庄子思想的精神。向秀本传或者说,秀游信数贤,萧屑卒岁,都没有注释。庄子只好说,崔应该写下他的注意,以备忘记云。但遗憾的是,秋水、向秀在《至乐》两篇文章注释完之前就去世了。
向秀简介 西晋黄门侍郎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