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文桓帝姚兴(366-416),字子略,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武昭帝姚昌长子。394—416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期是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姚兴每次出征都留在姚兴守常安。姚昌393年去世时,正值傅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直到次年击败傅登后才成为皇位,改元皇初。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治事务,治国安民。重视经济发展,修复水利,关心农业;倡导佛教和儒家思想,建设寺庙。
姚兴,字子略,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君主,后秦武昭帝姚昌长子。
傅坚时为太子舍人。能讲经籍,不以兵戎废业。太元十九年(394年)即位,打败前秦残余势力傅登,根据有关龙,又取河东。以儒兴国,劝农桑,399年夏天,国内自灾频发,姚兴自降帝号,是十六国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后秦三年(401年),姚兴攻灭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组织了大规模翻译佛经事业,“由州县化,求佛者十室之九”。姚兴死于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王子姚宏继位。南凉秃发檀香、北凉郁渠蒙逊、西秦乞伏乾归等将复叛。
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治事务,治国安民。他即位后不久,下令释放因战争而自卖为奴隶的平民,使许多人获得自由,从事农业生产;重视经济发展、水利建设和农业事务;倡导佛教和儒家思想,建造寺庙,邀请乌兹僧侣鸠摩罗什到长安讲解和翻译经文,支持法律展览访问印度等国家,引起轰动,使长安成为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同时,姚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成立了一所学校。有成千上万的学生集中在长安学习,并在长安设立了律师(司法学校),招募县官员学习。优秀的学术人员被派回监狱官员:提倡廉洁政府,严厉惩罚腐败官员。由于这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有效措施的实施,关中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使后秦国力日益强大。随着国家的繁荣,姚兴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先后消灭了前秦(傅登)、西秦(乞伏国仁)、后凉(吕光)的势力使西方和平;与此同时,东部与北魏和东晋竞争。弘始元年(公元399年)率兵攻打东晋,一举攻占洛阳,迫使晋军南撤,晋之淮、汉以北陆续降秦,使统治疆域迅速扩大,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徐,几乎控制了黄河、淮河、汉水流域。后来,由于多年出征,国力不足,杂税增加,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姚兴诸子不和,王子姚宏懦弱,爱子姚碧傲慢,政局不稳定。姚毕谋416年反欲篡位,于公被杀。同年姚兴病死,文桓皇帝,庙名高祖,墓称偶陵。姚兴死后,皇太子姚宏继帝位,于公于417年为东晋刘裕灭亡。后秦亡。
姚兴简介 十六国后秦政权的君主文桓帝姚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