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刘隗简介 晋元帝丞相在东晋时期的刘奎生平

刘隗(273~333)东晋大臣。字大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起家秘书郎,后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晋元帝以为丞相司直。为官刚正,不畏权贵,先后上书弹劾戴渊、王籍之、梁龛等人,为淳于伯申冤屈,迫使右将军王导辞职。迁侍中,封都乡侯。元帝即位,与尚书令刁合作为元帝心腹。丹阳尹、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率万人镇泗口(今江苏淮阴)抑制王敦。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讨伐刘奎的名义发动叛乱,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他被迫投奔石勒。

西晋末年,八王争权,在中原夺冠。在这种情况下,刘奎、刁协都在努力寻求政治上的支持,以求晋升。刁协弃太常博士官,投奔成都王颖,为平北司马。后来看到赵王伦兵多势众,弃颖投伦,任相国参军。赵王伦败了,他又转到长沙王一门下,为了司马。当局势朝着有利于东海王越的方向发展时,他投靠守卫叶城(今河北临漳)的东嬴公司马腾,被任命为长史,迁至颍川太守。东嬴公司马腾败亡。经过选择,刁协认为东海王越系统的安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琅邪王司马瑞管辖的淮河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他们不仅可以安定下来,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能。因此,他们避难渡江,被用来为镇东军提供祭酒,并改变他们的长期历史。由于彭城恰好在司马睿的辖区内,刘奎与瑞是上下级关系,交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被瑞视为中郎。

然而,刁协、刘奎依附于弱主。琅邪王司马瑞势力薄弱,完全靠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北方世族的支持和支持。王导内控朝政,王敦外居荆州重镇,司马睿只是门阀世族控制的傀儡。故时有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当时主弱臣强的政治状况。司马睿不仅对此非常不满,而且家族实力较弱的刘奎、刁协也觉得自己政治地位的巩固受到了直接威胁。@ 司马睿不愿意孤独。从移镇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开始,他就故意重用刁协和刘杰,引导他们成为自己的亲信;刁协和刘杰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支持皇权,以此来掩饰自己的贵族。

刁协曾任太常博士,长期在中朝,熟悉封建礼仪制度。在东晋王朝成立初期,他被委以创立宪章的重任。当时,朝臣中很少有人熟悉过去的礼仪制度。刁协排除了各种困难。在短时间内,经过反复修改和补充,终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封建礼仪制度。它的建立对明尊卑、辨别贵贱、分等级、防超、崇皇权、抑权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司马睿更加重视刁协,拜其为尚书左仆射。太兴初年,迁尚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


刘隗简介 晋元帝丞相在东晋时期的刘奎生平刘隗简介 晋元帝丞相在东晋时期的刘奎生平

,,

  • 发生王敦之乱的起因是什么?王敦之乱有何影响
  •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

  • 王国宝简介 晋朝中书令王坦第三子王国宝的生命
  • 王国宝(?-三九七年),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中书令王坦之的第三个儿子,太保谢安之婿了。司马道子与会稽王相善,...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