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476--493):元长,南朝齐文学家,“居陵八友”之一,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王僧的孙子,王道燕的儿子,王健(王僧的儿子)的侄子。
他从小聪慧过人,博涉古籍,文才丰富。年轻时举秀才,入陵萧子良幕,深受赏识。累迁太子舍人。
齐武帝时,王融曾上书求自试,后迁至秘书丞,官至中书郎。
永明九年(491年),武帝在芳林园宴请大臣,命令大家写诗。时王融作了《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文藻丰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由于荣才辩,于永明十一年(493年)担任主客郎,接待北魏使者,应对方便。然而,荣依靠自己的才华,希望在30岁以内成为公共辅助工具。当北魏入侵边境时,陵墓之王萧子良在东府招募人员,成为宁朔将军和军事领袖。荣和子良很友好,是“陵墓八友”之一。
不久,齐武帝病重,荣欲矫诏立子良即位,事未成。萧子良和郁林王萧昭业未能争夺王位。王融因依附子良而下狱,被孔稚圭弹劾并杀害。
《南齐书王融传》说他“文辞辩捷,尤善仓卒属缀,有所作为,援笔可待”。他当时最受称赞的文章是《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北魏使者认为,与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相比,它可以超越颜延之。明代张溥也称其为“词涉比偶,而不是壮气”(王宁朔集题词)。其实这是一部典型的应制作品。他还与沈约、谢霆、周晴等一起,创造了一种讲究声律的新变体,即永明体诗,促进了诗歌形式的发展。他的诗音韵和谐,“词美英净”(“诗品”),如“林断山更续,周尽江复开”(“江皋曲”),“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诗句,如《容入镜,思泪点春衣》(《古意》),颇具魅力。后人经常把他的诗和谢霆诗混在一起,可见他的成就虽然不如谢霆,但诗风确实有共同之处。
王融简介 南北朝齐文学家居陵八友之一王融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