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季历之子,汉族人,西周奠基人。父亲季历死后,继承了西伯(伯爵)的位置,因此又称西伯昌,在位50年。贵族在先秦时期有姓氏,男人叫姓氏,女人叫姓氏。“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此称文王为姬昌。他在岐山下建国。在位期间,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汉(今河南沁阳)、建都丰邑(今河南嵩县)等国,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时,追尊他为文王。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名为周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随后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周文王,本名姬昌,是周太王之孙和季历之子。商纣时是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又称西伯昌。据说西伯在位50年,为建商大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出师之前就早逝了。他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企业家,勤于政治事务,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礼贤下士,广泛的人才,崇拜姜尚为军师,询问军国计划,使“世界三分,第二周”。
文王在位,以商朝的“方伯”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准备灭商。他分化了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家作战,成功调解了于、芮之间的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们都认为文王是取代商周的“受命之君”。在于、芮归属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然后向东发展,通过黄河攻击芪、汉等国家。沿着渭水东进,占领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道障碍,并根据相关中国的泥泞之地。伐崇第二年,文王在丰水西岸建立了丰邑,将政治中心迁至丰邑(今西安市西南)。到目前为止,文王已经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形成了咄咄逼人的攻势。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即命犯走在涂有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突然皮烧肉烂。但商纣宠妃妲己看到这悲惨的笑容不停,商纣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赢得妲己的笑容。周文王非常生气,诸侯和人民都恨咬牙切齿。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项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人民中的威望。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商朝都城),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解释了他的意图。他愿意要求周王同意一件事,那就是废除炮烙。商纣王听说商朝人民对这种刑法有很大的看法,可以白白拿到一块土地,于是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周文王借此机会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虽然文王失去了一块土地,但他得到了诸侯的支持,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有利条件。
当时周国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殷纣很想得到他。起初,纣令胶来索取,文王不给。胶李是个贤臣,经常能想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李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对周国不利。得不到玉版的胶李,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鄙视他,鄙视他,胶李在殷王朝就没用了。后来殷纣派费仲去取玉版,经过一番思考,文王终于给了他。费仲是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欢作乐的方法,让殷纣极度奢华,沉迷于花天酒地;他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孤立和内部不和;同时,他还试图搜索诸侯和人民的财产供周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的矛盾。得到玉版的费仲,殷纣会更加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朝的实力。
姬昌简介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周文王姬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