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生活: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然而,这位才女的生活非常坎坷。
宋朝南迁为界的李清照一生经历,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原因,尤其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年轻时写得很好。李清照的成长也与她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李清照年轻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风景如画、文化丰富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五六岁时,由于父亲李格非是首都官员,她还和父母一起搬到了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在东京长大。
当时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还是很繁荣的。作为士大夫阶层的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李清照不可能像男人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生在城市,没有农村地主家的女人那么封闭。她不仅可以划船,在莲藕深处玩耍,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去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灯笼和繁华的街景,陶冶了她的气质。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热爱自然的性格和描写自然的能力,说明她曾经受过山东故乡的涵养。而她在爱情描写中的“毫无顾忌”,展现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氛围对她的影响。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妻善朋友之胜”。
结婚后,李清照和太学生赵明诚一起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艺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和赵明诚互相磨砺,创作词汇,技术日益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又是重阳,玉枕纱柜,半夜凉爽初透。酒黄昏后,东篱有暗香盈袖。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孤独和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环记》记载,赵明诚接到后,感叹不已,又不甘下风,闭门谢客,废睡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还杂入了李清照这个词,请朋友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玩了一遍又一遍,说:“只有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话,陆答:“难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吗?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朝鲜新旧党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受相思之苦。
后期
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漂浮在不同的地方,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失去了,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腐败无能,自毁长城。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场城市叛乱中,赵明诚逃离了这座城市,这让李清照感到沮丧。在第二年逃往江西的路上,他去乌江时写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他称赞项羽讽刺明诚。赵明诚感到羞愧和沮丧,死于湖州知事之路。
当李清照孤独的时候,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了骗取李清照的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当时李清照无依无靠,便顶世俗风情嫁给张汝州。婚后,他们发现自己被骗了。张汝州发现李清照没有他预期的那么富有,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伪,甚至后来又加上了拳头和脚。后来,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自贿赂,于是起诉了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妻子起诉了她的丈夫,即使她证实了她的丈夫有罪,她的妻子也会被监禁。李清照入狱后,因家人收购狱卒,入狱九天后被释放,这段不到100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国家破裂和家庭死亡的李清照“虽然处处忧患贫困,但不屈不挠”。在“寻找、冷清”的晚年,她努力编写《金石录》,完成丈夫未完成的工作。金兵的猖獗激起了她强烈的爱国主义。她积极主张北伐恢复中原,但南宋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南渡初期,李清照还写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为人杰,死也为鬼雄。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想项羽,拒绝过江东。“项羽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丧权辱国,表达了对宋朝的怨恨。离开家乡多年,她那颗已经残破的心,又因为她的再婚问题被士大夫阶层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伤害。她无助,呼告无门,贫穷忧苦,流氓飘泊,最后孤独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生平 揭秘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坎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