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确实有张三丰,可能有三个张三丰,宋朝的张三丰,元朝的张三丰,明朝的张三丰。
许多读者通过金庸的作品了解到张三丰,钦佩他出众的武当神功、仙风道骨和高尚德行。历史上确实有张三丰,可能有三个张三丰,宋代张三丰,元代张三丰,明代张三丰。
宋代的张三丰,又称张三峰,大概生活在北宋末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生平1617年)~1669年)内家拳“盖起宋之张三峰”。三峰是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单丁杀贼百余”。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也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和王征南一起学过内家拳。在他写的《王征南先生传》中,他说:“至少从外家盖林,技术精湛。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又翻之,是名家。获得一两者,已足胜少林。“王正南是黄宗羲的朋友,也是黄百家的师父。作为一名严肃的历史学家,黄父子对宋代张三丰的记载应该是有根据和认真的。雍正年间,宁波知府曹秉仁在《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中写道:“张松溪,鄞人,善搏……其法自言自语始于宋之张三峰。武当丹士是三峰。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的拳法。以单丁杀贼百余;然后以绝技命名于世。张松溪本人说,他的武功来自宋代的张三丰。清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武术太极拳创始人吴玉祥的侄子李毅在《太极拳小序》中明确表示:“太极拳始于宋张三丰,精致巧妙,王宗岳详细阐述。后传到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无数人……”
元代张三丰,本名张阳,字三风,中岳武当山道士,中岳慈云寺佛徒,创张阳拳,二路通臂拳。然而,元朝的张三丰似乎很难确定。《明史方伎列传》记载:“或者三丰金时代,元初和刘秉忠同师,后来学会了在鹿邑之太清宫,但都不能考。三年来,天顺,英宗赐予,赠送给通微显化的真人,终于莫测其生存。”刘秉忠(1216~1274年)是元代早期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建筑设计师。刘秉忠现存作品较多,但没有提到“张三丰”这个人。《名山藏》还说:张三丰曾与刘秉忠、冷谦同师元初著名的海云禅师。在清人李西月撰写的《张三丰全集·芦汀夜话》中,张三丰自称出生于蒙古定宗三年(1248年),曾任中山博陵县长。后来,他放弃了官员,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道士。他在中南山遇到了火龙真人,得到了真正的诀窍。最后在武当山修炼多年。
所以明朝的张三丰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朝的张三丰是个神化的人物,据说有时三五天吃一顿饭,有时两三个月吃一顿饭。精神好的时候穿山走石,累的时候铺云卧雪。有时候一天走千里,“人人皆异,咸以为神仙中人”。洪武二十四年,为了加强对道教的控制,明太祖朱元璋派了一些道士出使全国各地的道观,特地告诉使者:“有张玄玄,请来。但是从来没有找到张三丰。
明朝的祖先朱迪相信神奇的说法,崇拜武当玄帝,张三丰是武当山最著名的道士,也是玄帝。因此,朱迪想“延长张三丰的造诣”,一方面可以粉饰和平,收买人民的心;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得到仙女药,延长寿命。
张三丰的弟子众多,遍布全国。根据明人任自垣的《太岳太和志·张全一传》,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弟子包括五个人:道士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和周真德。他们每个人都被命令住在一个地方。张三丰全集道派、张三丰弟子、秦淮富翁沈万三及其余十舍,以及曾帮助朱元璋军粮的富翁陆德厚。此外,淮安人王宗道,也从张三丰那里学到,永乐三年来一直在寻找张三丰,被称为“圆德真人”。明武宗时期的李性之说,在正德时期(1506~1521年),入武当山遇张三丰,算起来,当时张三丰已经2560岁了,似乎不太可能。
北京白云观抄《诸真宗派总册》列出了以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包括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等17个道派。清朝道咸年间,四川乐山人李西月在丹西派继承张三丰,称张三丰为“隐仙派”,从老子、文始真人尹喜到张三丰安排了传法谱系。这个谱系虽然不靠谱,但突出了隐藏作为学校独特的宗教风格,确实体现了张三丰的人格特征:一种类似于中国历代隐士风格的“隐仙”风格,与当时腰金衣紫的正道士相比,这种隐仙精神是多么的有价值,张三丰的人格符合儒家不崇拜财富的精神。
张三丰是三个,还是两个,也许只有一个,这个问题似乎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张三丰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
张三丰历史上的三个谜:张三丰活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