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乾隆下江南不是为了游山游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

乾隆下江南:乾隆14年(1749年)8月,两淮盐政吉庆上演,表示乾隆举行木兰秋毅仪式,西巡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然而,江南丰富的地方并没有亲自幸运地巡逻。以江南人民非常期待为由,他们恳求南巡。乾隆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只有朱批“看”,说看过这个奏折。据市档案局贾丽琴介绍,当年9月,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水运总督珊瑚宝、副总裁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治、江苏巡抚雅尔哈善、两淮盐政吉庆联合上演,请乾隆巡抚江南。他们说,经过乾隆的努力,繁荣时期已经出现,社会稳定,人口密集,具备南巡的条件。此前,康熙曾六次南巡,乾隆实际上非常渴望祖父的南巡。这折上奏后,乾隆朱批:“大学士九卿议奏”。当年10月,南巡事件终于敲定。

据史料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首次南巡江浙。直隶、山东到江苏后,在徐州府宿迁县叶家庄暂停小住。2月8日,穿越黄河,巡逻天妃闸、高家堰,经淮安、高邮至江都县香阜寺;然后从瓜洲穿越长江,巡逻镇江、无锡、苏州。三月初一,到杭州,游览西湖名胜,同时到绍兴祭大禹庙。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然后在扬州游玩,在高敏寺短暂停留。从陆路到泰安,随后沿河北上运。五月初四,四个多月后,回到京城。

乾隆南巡声势浩大,花了不少钱,所有的银都不可能由国库支出。乾隆南巡的主要财政支柱是两淮盐商,两淮盐运使司公署位于扬州市,八商总也住在扬州市。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两淮盐政吉庆上演了《两淮商人程可正等公捐百万银为圣驾南巡》。奏折中提到“江省幸蒙恩允南巡,人民欢腾,淮商长期愿意公捐所需费用,情况热情困难”,可见盐商积极抛金撒银,迎接乾隆第一次南巡。

乾隆下江南不是为了游山游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

贾丽琴说,乾隆南巡扬州是“居住地”。为了迎接圣驾,必须修复道路、桥梁、码头、宫殿名胜,甚至附近的上山道路。在《清宫扬州御档》中,江苏巡抚雅尔哈善有一个奏折,题为《江都县瓜洲渡江马船大修所需工料请动支办事》。在南巡路线上,乾隆从扬州游览后,必须从瓜洲过河到镇江。瓜洲渡江大马船自乾隆九年小修以来已经五年了,船体已经腐烂。雅尔哈善的奏折是希望从库存银行提取大修所需的材料成本。

对于南巡事宜的费用报销,乾隆作出了使用官方项目和淮商捐款分别报销的命令。根据乾隆的指示,两江总督黄廷桂、两淮盐政吉庆也制定了道路、桥梁、码头、营尖、茶棚等专项资金专项规定,行宫、名胜及附近上山道路、铺垫、陈设等动支两淮盐运银库的商捐银,各项费用分别登记。

乾隆南巡涉及的地方很多。考虑到地方官员需要处理的事项很多,地方官员需要从商业捐赠项目下拨款15.2万元,并将其移交给附属仓库,帮助地方官员处理事务。具体来说,给江宁附属仓库拨款5.2万元,给苏州附属仓库拨款10.2万元,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专门拨给河库2.2万元办理相关事务。

自2004年以来,市档案馆收集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扬州府区划、城防、寺庙园林、清朝扬州宫殿等15幅精美图片,在宣传扬州古代文化、修复历史建筑和景点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有一批扬州图志包括《江苏淮阳高宝七邑水利图》、淮阳沟运河围图、《江苏淮阳兴修水利图》、《京城至扬州沿河地区图》等9幅图征集入馆。

扬州水利专家徐炳顺发现,清朝扬州大兴水利规模较大,许多清朝水利设施仍在发挥作用或遵循原名。清朝扬州河流的方向和水系统与现在基本相同。令人惊讶的是,当年没有先进的测绘手段,但宫廷画家可以画出相当准确的河流和水系统分布。这与乾隆南巡密不可分。

乾隆下江南不是为了游山游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

乾隆元年(1736年),淮扬被任命为北京官员,根据陈奏治水意见,以备选择。扬州府高邮州人孙,当时70岁,上演“淮扬水患”。提前提出预防要有“计划万全”的意见。乾隆朱批:“总理事务王大臣迅速议具奏”。由此可见,乾隆一开始就注重河工。乾隆效仿康熙皇帝治水的做法,进行了六次南巡,并说南巡“莫大于河工”。

乾隆在南巡期间,一边观察民情,一边思考治水方略。第一次(1751年)经过高邮时,他看到“堤岸高于房屋,民居疑地检查”。他叹了口气,说:“我是水乡民,我只能谋生。”。经过车逻坝时,看到车逻坝排水特别大,想到淮水归江,就要增加东西湾入口门,挖太平河。

第二次南巡时,他计划提前降低洪泽湖水位。“百室求宁”是他的愿望。乾隆23年(1758年),淮水入江为急办工程,连续多年使淮水入江工程达到盛期。项目包括开启董家沟、东西湾三合土滚水坝、开挖太平河、修建壁虎二桥、修建金湾新坝、减少各坝闸、加宽河流等。,最终使归江口门达到107丈(342米)。使归江河具有淮水排泄的价值,确立了淮水从内下河到归江的局面,这无疑对减少内下河起到了重要作用。

乾隆27年(1762年)第三次南巡时,乾隆实施了他所谓的“抽薪计划”,即修改水情调度,减少淮水排入扬州的泄漏,使河臣遵守这一法律,最终使里下河赢得20年左右的时间不被淹没。后来乾隆听说淮扬运河已经很久没有挖了,河床也逐渐变高。不仅妨碍了水运船舶的航行,而且在水大之年也泛滥了。于是传言两江总督高晋、总河萨载,逐段检查测量,要求他们组织挖掘,同时报告。“不要惜费之见,导致耽误”。

乾隆下江南不是为了游山游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

乾隆南巡的目的是什么?徐炳顺说,总结起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治理长江水灾,利用黄河水利,实地调查,提出建议,利用农田灌溉,同时沿河南下,查明水运;二是了解农田谷物情况,观察民情。


乾隆下江南不是为了游山游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乾隆下江南不是为了游山游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慈安和慈禧一起听政治 她若不死 慈禧哪容放肆?
  • 至于慈禧,恐怕大家都知道,但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直被忽视,她就是东太后慈安。 慈安16岁入宫,刚开始只是妃子,...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