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瑞在历史上的声誉远不如秦皇宋祖,他的人气甚至不如宋高宗。原因是他死得太早,死得太懦弱,除了他“节俭的道德,缺乏力量”。在异常死亡的开国皇帝中,恐怕只有东晋的司马瑞才能被朝臣们生气地杀死。
关于司马睿的人生经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那就是“牛继马后”。意思是司马懿在预言《玄石图》中看到了“牛继马后”这个词,担心司马氏世界有一天会被牛氏带走,所以“深忌牛氏”。当时有个猛将叫牛金,颇有战功,司马懿便“以毒酒毒”之,以为这样就绝了后患。不想,司马圣的妻子夏侯氏浪荡成性,竟与牛氏小吏私通,生下了司马瑞。虽然这件事是传说,但《晋书》、《宋书》都言之凿凿,而《魏书》则干脆直接说:“司马睿,……晋将牛金子也。也许正是这段奇怪的人生经历,不经意间揭开了司马瑞郁闷懦弱的悲剧人生。
司马睿(276-322)、字景文、司马懿曾孙、司马周之孙、司马圣之子、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十五岁时被授予琅琊王称号。“八王之乱”后期,司马睿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被封为平东将军,监督徐州军事,留在下邳。匈奴刘渊起兵入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采取王导之谋,请求迁镇建邺(今南京)。当时司马越也想在江南培养自己的势力,作为未来的退步之路,他欣然同意了。司马睿于元年(307)7月搬到江东。五年(311)五月,司马睿被任命为镇东将军,成为江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建兴四年(316)十一月,西晋灭亡,司马睿称晋王,改元建武。第二年(318)三月,司马睿被任命为皇帝。
司马睿成为皇帝的能力主要在于王导、王敦等人的包装和规划。当司马睿第一次来到建邺时,吴人没有把他当咸菜,因为他缺乏威望。一个多月后,仍然没有人来拜访他,这让他感到尴尬和失望,干脆“以酒废事”。在王导的劝诫下,司马睿从醉生梦死中醒来。为了提高司马瑞的知名度指数,王导和表弟王敦利用3月3日的私人集会机会,与其他社会名人一起骑马,以反映司马瑞的崇高地位。看到这一阵势后,江东世家大族的头面人物纪瞻、颇荣等人都对司马瑞望风归服。鉴于王导王敦兄弟的支持,司马睿不仅给了他们高官厚禄,还和他们一起治理了国家。这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对于这种不寻常的宠遇,王导全力推辞,而王敦内心却准备动。王敦是司马炎的女婿,而且“素有重名”。王敦拥立司马瑞称帝后,“专任命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二,便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虽然王氏兄弟“立大功于江左”,但一个家庭的权力太大,皇帝总是不愿意看到。@ 司马睿“畏而恶”。为了抑制王氏兄弟的势力,司马睿在即位后,重用了刁协和刘奎两位琅邪王幕府的老人,疏远王导王敦。这种安排使王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开始构成”。后来,每次王敦喝酒,他都会大声歌唱曹操的“老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力“以如意打唾壶为节”,以至于“壶边尽缺”。王敦对司马瑞政权的不满、蔑视和挑衅,无论是歌唱的内容还是伴奏的激烈。
王导被疏远后,还能保持平常心,但王敦却没那么开心。在他看来,司马瑞可以成为皇帝,东晋可以偏安江南,王氏兄弟的功劳是一半。大兴三年(320),王敦上疏,对王导“瞬间看到疏外”表示不满,并要求司马睿回忆起当年所说的“我与卿、茂弘(王导)当管鲍之交”。言下之意是指责司马睿言而无信,过河拆桥。这种奏疏到朝廷,被王导退回,而王敦又派人送司马瑞。司马瑞看到这种疏忽的心情,历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一个臣子公开说他不是,司马瑞的沮丧和愤怒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皇帝越害怕”。不久,司马瑞便“以刘奎为镇北将军,戴若思为征西将军,悉发扬州奴为兵,外以讨胡,实御敦也”。
王敦是个聪明人,不难看出司马睿此举别有用心。然而,北伐名将祖提等人的存在,让王敦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一直不敢动手。大兴四年(321)九月,祖提病逝,王敦自以为天下无敌,起兵对朝廷的计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杀刘奎为名再次上疏,并在武昌起兵叛乱,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响应。在奏疏中,王敦还威胁司马睿以“奎首朝悬,诸军落退”就范。王敦兵到芜湖时,又上表大谈刁协的罪状,让司马睿杀了刁协。王敦甚至提出,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愿去做,就像伊尹幽禁商太宗太甲一样,让司马睿改过自省,重新做人。司马睿“大怒”道:“是可忍的,也是不可忍的!”
愤怒属于愤怒,但王敦的实力不容小觑,因此,司马睿又开始笼络王导。永昌元年(322)三月,司马睿以王导为前锋大都督,亲自率军迎战,急招戴渊、刘奎前来救援。然而,在关键时刻,守城开门投降了周札,王敦兵没有血刃就进入了石城。司马睿忙着刁协、刘奎、戴渊等人夺回石城,但都遭遇了大败。戴渊、刁协被杀,刘奎投奔石勒,司马睿一败涂地,“官省奔散,只有侍中两人侍帝”。无奈之下,司马睿“脱军衣,穿着朝服”对王敦说:“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己还琅邪,何必困民!“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成为王敦的皇帝,早告诉我,我会把王位给你,还会成为我的琅邪王。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司马睿是历代开国皇帝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个能被臣子弄得如此尴尬、如此懦弱、如此没有尊严的人。
如果司马睿近似恳求,他并没有抚平王敦狼子的野心。不久,王敦便为自己加官进爵,“敦乃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征求王敦时,曾下令“杀敦人,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则“封武昌郡公,一万户”,无疑再次嘲笑司马睿。司马睿称帝前积累的人气现在已经消失了;皇帝的徒具只是虚名,朝廷里的一切都由王敦决定。当王敦看到王子司马绍勇敢而足智多谋时,他想以不孝而废之,然后因为所有官员都不从而放弃。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七月,王敦“自领宁、益二州都督”。从那以后,王敦变得更加猖狂,以至于“四方贡献更多,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司马瑞和他的朝廷显然成了装饰。
司马睿看着王敦飞扬霸气,逼辱朝廷,鄙视皇权,却无能为力。司马睿在永昌元年(322)闰十一月去世,享年47岁。关于他的死,《资治通鉴》称“帝忧愤成病,闰月,自己丑,崩溃。魏书称“瑞畏迫于敦,居常忧愁,发病而死。“晋书称“闰月自丑,皇帝在内殿崩溃”,没有提到死因,显然是给司马瑞留了面子。司马睿死后,儿子司马绍即位,继续受制于王敦。王敦二年(324)六月死于太宁。司马绍铲除党羽后,下令将王敦“发出尸体,焚其衣冠,并将其判刑”,最终为父亲司马瑞出口恶气。但司马睿永远看不到这一幕。车身全靠车头带,一个王朝也不例外。后来东晋的皇帝大多受到权臣的制约,这不能说是开国皇帝司马睿“失控强臣,自亡齐斧”的负面影响。
揭秘:谁是历史上被臣子活活气死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