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一生都尊敬他的老师。他听说他的老师桓荣去世了,这是悲伤的。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古代,人们就尊重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天子、元帅、将军必有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也相传至今。
第一本记载中国尊师重教的古籍应该是《礼记·学记》。说:“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道尊后民知敬学。”这说明尊师重教是最重要的。只有尊师重教,才能重道;只有重道,人们才会重视学习和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了中国教育的先例。在山东曲阜的阙里,他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后来,他被誉为“大成圣先师”,被称为“孔圣人”。清康熙皇帝曾访问曲阜,拜访孔圣人,并赠送“万世师表”金匾。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明好学,事业有成。他一直尊重他的老师。在鲁国,有人抬高子贡,贬低孔子。听了之后,他非常生气,在很多场合纠正了这个谣言,并生动地说:“老师是一堵墙,房子很宏伟,不是普通人能看到的,我只是一堵肩高的墙,一眼就能看到。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普通人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欲绝,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持续了六年才离开。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明君。他也知道,国家要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做好儿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教王子是“当今的迫切需要”。因此,他为几个儿子选择了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师。而且,他一再警告孩子尊重老师。有一次,王子的老师李纲因为脚病不能走路。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子进宫讲课,并命令皇太子亲自迎接老师。你知道,在封建社会,后宫很严格。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和孩子可以坐轿子,其他官员不应该说他们坐轿子,即使他们进进出出。
后来,唐太宗还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不尊重老师。唐太宗很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以后每次见老师王圭,都要尊重我,不要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毕恭毕敬,认真听讲。由于唐太宗的家教非常严格,他的几个儿子尊重老师,从不失礼。因此,“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汉武帝刘彻一生都很尊敬他的老师。他听说他的老师桓荣去世了,这是悲伤的。不管大臣们的反对,他脱下龙袍,穿上他指定的孝道衣服,亲自去老师家吊葬。
古人早就为我们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榜样。在现代化的们应该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汉武帝尊师重教的故事:曾亲自为老师吊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