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有一个姓刘的牛人,出身于进士,才华横溢,在文坛闻名;曾经是“赌王”,拥有700万银元的财产,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娶了很多漂亮的妾,莺莺燕燕环绕,都被称为“刘三国”,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妾可倾国”。他曾代表慈禧太后访日晋见天皇,但暗中与孙中山多次见面,多次为孙中山提供财政支持。在承诺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曾密信他,愿意把他奉为总统或皇帝(见《孙中山全集》)。
这头牛人,叫刘学询。
人们可能不熟悉刘学询这个人。但说起他是杭州刘庄(原名水竹居)的主人,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刘庄,曾经是今天的杭州西湖国宾馆,位于西湖西面,三面临湖,一面靠山,环境优美,建筑精美。选此而居,可享受春游桃花夏观荷,秋来赏桂冬瞻松,更有竹风一窗,荷风半床的宁静之地。抬头望去,湖上十里尽收眼底。
杭州西湖国宾馆曾主宰共和国风云: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这里撰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在这里草签。@ 还接待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国家的元首。
刘学询,1855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三乡古鹤村,是孙中山的同乡。他的家离孙中山的家乡只有十多公里远。24岁时,刘学询参加了考试,光绪12年(1886年),并参加了考试。他是广东文学界的“四大金刚”之一。中进士必须按照规定“全面选拔”,所以他成为了一个候补平台,等待机会被安排实际工作。
在等待补偿的焦虑中,刘雪询逐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失去了兴趣。在此期间,由山西巡抚晋升为广东省广东省总督的张之洞发现,在广东从事洋务运动时,财政资金严重短缺。为了扩大财政资源,只有发展赌博业。张之洞是期末官场的开明之士。他的思想非常解放,总能“开启一时的氛围”。
因此,张之洞向当时负责全国赌博禁令的兵部尚书彭玉林提出申请,强烈要求广东省赌博业开放。彭玉林也是一个著名的改革派,对改革开放非常热情。他邀请朝廷批准其中一项开放,即“姓氏”赌博。当时朝廷也很无奈。如果继续禁止赌博,广东财政很难有新的增长点,所以他同意了广东的“官督民办”和“姓氏”赌博。
“合适的姓氏”是一种游戏赌博。其游戏方法是在科举考试前将每个考生的姓氏印在彩票上,并以定价出售。买方应填写列表中的姓氏。如果你猜到了,你可以赢得很多钱。进士出身的刘学询头脑真的很聪明。他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在广州开了一家“工厂”,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招标活动。在第二次赌博投标中,刘学询终于中标,承包了1890年至1896年的六年赌博,利润可观。
赌博给刘学询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日本朋友1899年访问上海刘学询时,得知他拥有700万银元的财产,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如果当时有富豪榜,刘学询绝对是独占鳌头。国民党元老冯自由在他的《革命逸史》一书中描述了刘学询当时的影响力:“他的金钱力量影响着士子的成败和官员的进退,典型的考官不仰望他的鼻子呼吸。”。
富而思淫欲。大富之后,刘学询娶了许多漂亮的妾,并在广州西关荔湾建了一座“刘园”,骄奢淫逸,醉金迷。
刘学询和康有为是老乡,也是死敌。原因是康有在1896年和1898年两次弹劾广东总督谭钟麟,指控包庇“巨甲”刘学询,与他勾结。刘学询被罚款100万两银子,被迫逃离广东到杭州避风。从那以后,他恨康有为。
而对另一位老乡孙中山,刘学询则资助了很多。孙中山于1895年从日本回国,筹备了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一直抱有反清复明政治野心的老乡刘学询。富有敌国的刘学问目空一切,自命为朱元璋、洪秀全,而孙中山只是徐达或杨秀清。在孙中山后来的多次革命活动中,他多次为其提供财政支持,从5000银元到5000银元不等的电汇款多达30多笔。
在《孙中山全集》中,有一封孙中山于1900年惠州起义前夕写给刘学询的信,承诺革命成功后,刘学询将成为“主政”、总统或皇帝。
不幸的是,刘学询没有收到这封信。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他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他开始退出西湖,在湖光山色之间愉快地学习。
早在1898年,刘学询就以每亩200银元的高价购买了杭州西湖丁家山南侧36公顷的土地。在这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建造私人别墅“水竹屋”上,基本上花了五年时间才建成。建筑面积1369平方米,超过“宋庄”,成为西湖第一个花园。这个近乎奢华的“水竹屋”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刘庄。
后来,刘雪询问江河日落,经济状况不如王小二一年。1905年,也就是“水竹居”建成的那一年,刘庄因债务问题被查封。无奈之下,刘雪询告别杭州,搬到了上海。
1912年,民国政府认定刘雪询欠清银行的贷款属于公款,于是拍卖刘庄,价格2000万元,但没人在意。随后,刘庄被浙江军政府借此机会收回。
1916年,浙江省督军吕公望安排康有为在杭州度暑假,住在“水竹屋”。住了一个月后,康有为在“水竹屋”北面的丁家山和山脚下买了一大片土地,毗邻刘庄,花了四年时间建造了自己的住宅——一天花园(康庄)。
死敌康有为入住“水竹居”,对刘学询内心的伤害可想而知。他很生气,卖掉了所有有价值的房地产,最后赎回了“水竹居”,隐居在这里。几年后,康有为去世了,刘学询非常高兴。
1935年1月3日,刘学询因病在刘庄去世,终年81岁。
1953年,刘学询的八姨太范媛英(比刘学询小52岁)把刘庄献给了国家。改造后,刘学询的刘庄成为今天的西湖国宾馆。
揭露清末牛人刘学询:[富可敌国,妾可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