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信是给谁写的?当然是给家人写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期,作为一代重臣,他不仅承担着一个家庭,也承担着一方的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将向上延伸。例如,有人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的,以显示他的态度。
曾国藩性格解读:是一个爱生闷气的人
大家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吞下血。”遭受挫折和委屈,忍一口气,以后争一口气。这是一个积极的解释。然而,一切都取决于两面。在忍气奋进的同时,也在积累情感垃圾,埋头生闷气。忍气奋斗的人往往是喜欢生闷气的人。
老曾的气质首先是从曾母亲这一代人分析出来的。老曾的母亲姓江,在母亲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嫁给了曾家,但她经济上很不高兴。江太太很坚强,所以她喜欢给自己勇气,“好的自我完善的话”。虽然嘴很硬,但也有很多闷热的气体。
而曾爸爸是个懦弱的人,经常被曾爷爷训斥,估计也生了不少闷气。
曾爸爸和曾妈妈性格上的一些负面因素对曾大哥还是有负面影响的。1854年11月27日,曾国藩在家书中也解释说:“近年来,我自己服务官员,办理军务,中心往往处于不公平的状态。每一次,母亲和大人都告诉孩子,‘这里积累了多少闲气,无处发泄’。”可见,老曾受父母影响,是一个爱生闷气的人。
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咸丰四年来,湘军征服武汉,这是一件大事。老曾也掌握了实权。他负责湖北一方——代表湖北巡抚。有了一方的财权和人事权,他手里还有士兵。他应该得瑟吗?
然而,老曾想得很远,一个觉得自己在戴孝,另一个觉得自己想炫耀自己谦逊的美德,于是上书向朝廷辞职。本以为咸丰皇帝会表扬一些,没想到咸丰是个聪明人,一句话戳破了老曾的假谦虚:“我料汝必辞。“我知道你肚子里的小九九,辞官是意料之中的事。“好名之过还小,违法犯罪很大,严行申诉”,直接骂曾国藩好名,事情性质严重——不遵纪守法。结果不仅要免官,还要严肃批评。这是咸丰给他的一根棍子。你还能回答皇帝的批评吗?闷气是生定的。
曾国藩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愤怒。我们看日记:“余庚戌辛亥之间,被北京师权贵唾骂;贵丑甲寅,被长沙唾骂;乙毛丙辰被江西唾骂。”遇到的都是唾骂,在北京被权贵骂,不能还嘴;长沙被绿营兵骂,还是不能还嘴,还嘴就死;在江西筹粮草,像花子一样被骂,不能还嘴。
老曾忍受了,灾难没有激怒,但愤怒上来了,一层一层地积累在心里,这不是猜测,而是曾国藩自己的声音证明:“愤怒从不说,盲目忍受。”愤怒,不要说,只要忍受,这显然是生闷气,更沮丧,更不舒服啊。他喜欢生闷气,如何释放?如何将其转化为正能量?
家书成为宣泄的渠道
受气,说不出来,只能“徐自图强”,图强是长远的事,但眼前的情绪总要有疏通的管道,这个时候总要靠文字。
比如上面提到的曾国藩被咸丰斥为“好名”,老曾的情绪在当年9月写给四个弟弟的家书中发泄出来。他写道:“谁不如我好名?“每个人都有好名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明明是针对咸丰的批评而写的,倾诉心中的委屈。但是你不能在家书里抱怨万岁爷吗?所以自我解释一下:“我有美名,那么人就会有受不美的名字和虽然美而远远达不到的名字,相形时,盖难为情。”
皇帝骂老曾“好名”,老曾感到尴尬,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老曾我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定有人承担责骂,原因很简单,你的能力显示了别人的无能,相比之下,人们比我老曾更尴尬。老曾在家书里,这样的比较,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然后,老曾上升到人格修养的程度:“兄弟谨慎谦虚,时刻保持警惕。以后一定要谨慎谦虚,把尾巴藏得更深。然后又变成了对以后工作的憧憬:“能迅速把江面清理干净,荡平这贼。能够消灭长江水面上的太平军,平息这场战乱。心中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也就是说,不怕。
家书的壮胆作用
曾国藩在江西,被同事欺负。他带来的士兵也是一个愤怒的包。在咸丰4年11月27日的家信中,老曾哀叹自己的团队“每次上城都会被毒骂打”,但毕竟他是大哥。当他向弟弟们倾诉烦恼时,他总是要给弟弟们一个好榜样,所以他清楚地指出了自己应有的态度:“只忍辱包羞,屈心抑志,以求军事上万有一济。对待侮辱,只有忍着沉默,把生意做得漂亮才是王道。
使用家书也可以帮助自己传达内疚和抑郁。老曾一生中最糟糕的事情是在江西。咸丰七年(1857年)给弟弟的信中提到:“在外面的几年里,他遭受了很多痛苦和愤怒。他对江西绅士感到羞愧和羞耻。老曾在江西被困,正处于痛苦的时刻,他父亲的死帮了他的忙,他借着奔丧守孝一溜烟走了。几年后,老曾心病难去,便通过写信给正在江西当官的弟弟,表示内疚。得罪一个省的精英,心里一定发虚,有这封家书传达,也算是给自己内疚的勇气。
家书不仅给了老曾自己勇气,也给了亲人勇气。曾家兄弟自攻南京以来,天下以为湘军横行无对手,还没慢下来,却又杀了一对头——扭军。
这支机智英勇的北方骑兵队打得曾兄弟摸不着北,连续丧师失地。朝廷对此非常愤怒,下令责骂曾兄弟曾国权“调度无方”。
11月18日深夜,同治五年(1866年),老曾给弟弟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自己的名言:“打掉牙齿,吞下血。”他认为他的弟弟被扭曲的军队打败了,“他看起来像是打脱了门牙。”他建议他的弟弟“只有一个字不说,咬紧牙关,徐图自强不息。”同治六年来,在表弟去世的情况下,他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劝他这次失败是“天之磨练英雄”,要“咬紧牙关励志”。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为什么咸丰骂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