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什么希特勒在历史上三次调解中日战争失败?

根据德国外交部的档案,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切命令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交广田询问日本希望的中日和平条件。当时上海还没有全部下落,日军在上海作战伤亡重大,广田提出了四个条件:(1)中国承认“满洲国”;(2)华北特殊化;(3)中日共同防共;(4)中日经济支持。10月30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奉命拜访 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陈介建议中国政府与日本和解,并表示德国愿意中介调解。他还威胁说:“九国公约国会议不会对中国有利,中国与苏联签订相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我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改变这一政策。”

11月3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前两天,狄克逊再次会见广田时,由于日军在上海的优势,广田增加了内蒙古自治、华北建立非军事区、亲自派遣华北行政长官的三个条件。陶德曼奉命将这些条件面向蒋介石。蒋对德国的调解表示感谢,并问陶德曼对此有何看法。这些条件可以作为中日谈判的基础。蒋介石对陶德曼说了一句真话:“如果我们接受日本的这些条件,中国政府将无法站稳脚跟,共产党将站稳脚跟,这对日本也不利。蒋介石补充说:“目前,九国公约国正在比利时开会,很难找到和平的方式,暂时难以正式承认日本的要求。陶德曼对蒋的回复非常不满。与此同时,希特勒还通过德国顾问福根霍孙威胁蒋说:“如果战争继续下去, 中国经济将崩溃,共产党将取代国民党的政权。”

为什么希特勒在历史上三次调解中日战争失败?

以上情况表明,只要不以公开条约的形式公布,蒋介石实际上可以默认放弃东北领土和华北主权。德国热衷于调解中日战争,根本不是为了帮助中国,而是为了日本的盟友,压迫中国投降。从11月3日到11月5日,九国公约国会议只通过了一项空洞的决议:谴责日本试图用武力改变中国现状的政策。占领上海后,日本视而不见,继续攻击南京。11月28日,陶德曼建议在上海再次为中日和平做出努力。十二月一日,德国外交部长赖特建议中国驻德大使程天放:“中国再也不能转败为胜,时间对中国不利。”

显然,此时德国加快调解的步骤是为了配合日本快速决策的政策,帮助日本拔出泥脚,共同与苏联作战。在日本军事迫降和德国外交诱降的情况下,蒋介石动摇得非常厉害。他主张“坚持”南京不是为了战略需要,而是为了等待陶德曼再次调解中日战争。

十二月二日,陶德曼在外交次长徐谟的陪同下,从上海到南京。蒋介石召开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要求徐谟列席,报告陶德曼昨天转达的日本条件,以推卸卖国投降的责任。当时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们,试图复制蒋的意愿,并同意以日本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会后,蒋会见了陶德曼,并向他提出了三点:第一,以日本的建议为和谈的基础;第二,保持华北领土主权的完整性;第三,和谈不得涉及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协议。蒋介石怀疑“日本人说话不算数”,希望德国在和谈中成为双方的公证人。陶德曼说,德国只能在幕后活动,不方便公开谈判。他特别强调必须反共。蒋介石要求德国转达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必须对中日举行和谈时提到的条件绝对保密。12月5日,蒋匆匆离开南京,13日南京坠落,因为日本陆军派兵自力更生,没有等待德国调解成熟,继续向南京进军。德国的第二次调解随后停止。

12月6日,江在汉口召开最高国防会议,然后要求徐谟在会上汇报陶德曼的调解情况。德国外交部还将国民党政府的意见电达驻日本大使狄克逊告诉他日本外相广田。广田声称,在回答之前,必须征求军方的意见,但据估计,日本在南京成功后,可能很难按照一个月前提到的条件进行谈判。狄克逊建议说:“如果蒋介石超过可以承认的接受条件,他的政府将崩溃,而蒋介石的政府将崩溃,中日战争将持续下去,这将对日本不利。”

为什么希特勒在历史上三次调解中日战争失败?

随后,广田回答狄克逊,日本的条件如下:第一,中日“满”三国合作;第二,华北特殊化,扩大内蒙古和上海附近的非军事区;第三,中日“满”三国建立经济合作协议;第四,中国赔偿日本战费。广田附带声明,中日和谈程序如下。蒋介石首先表示坚决反共,然后派代表到日本政府指定的地点,德国元首建议中日直接谈判,日本表示可以接受;日本必须能够在和约成立后停止军事行动。狄克逊认为,中国很难接受这些条件。广田坚持说:“这些条件已经由内阁决定,上奏天皇批准,没有其他计划。”

南京失陷后不久,陶德曼又去汉口见蒋介石。12月13日,他听到国民党政府决定派孙科到莫斯科签署中苏联盟条约的消息,访问蒋介石的“智囊团”张群,听取虚实。张群奇怪地说:“有这样一件事,但在你见到委员长后,委员长已命令孙科暂停出发。陶德曼立即向德国外交部报告了这一消息和中国人民对苏联的倾向。

事实上,自中日战争以来,苏联于8月21日与中国签署了《中苏不侵犯条约》,并派遣志愿空军人员帮助中国。苏联对中国的战略物资援助比西方任何国家都多。然而,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尚未形成,西方国家正准备牺牲几个中欧小国来交换希特勒进攻苏联,希特勒也与日本联合作战。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主要力量应该在欧洲与德国打交道,不可能进一步缔结中苏攻防条约,直接卷入与中日战争的漩涡。

为什么希特勒在历史上三次调解中日战争失败?

因此,关于中苏联盟的风声是蒋介石释放的烟幕,以刺激德国,加快中日战争的调解。12月26日,陶德曼将日本提出的新条件传达给蒋介石。蒋推托生病了,让妻子宋美龄和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代表他见面。但在中国人民和共产党的巨大压力下,蒋介石不敢接受这些条件。张群曾对蒋献策说:“和必乱,战必败,败后和,和后安。“他的意思是,如果过早投降日本,肯定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政府可能会倒台。最好暂时“抵制”,河山破碎后再谈和平,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平无事。因此,德国的第三次调解失败了。

1938年1月16日,日本首相近卫首次向中国发表声明,“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是中日和谈的对象,第三国不可能调解中日问题。”。砰的一声关上了中日的“和平之门”。


为什么希特勒在历史上三次调解中日战争失败?为什么希特勒在历史上三次调解中日战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