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从陈朝到德元年(公元583)11月,陈后主陈叔宝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隋。听说隋文帝杨坚外貌异人,陈叔宝让袁彦画像而归。陈叔宝看到杨坚的画像后,大黑道:“我不想见这个人!立刻命人把画扔掉。杨坚的长相奇怪到底在哪里,以至于他的死对手陈叔宝看到画像后如此害怕?
据隋书记载,杨坚“为人龙点,额头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手中有文称王,长上短下,深沉严重。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杨坚的外表有五个“奇怪”:第一,额头突出,从额头到头顶有五个凸起部分;第二,下颌很长,很突出;第三,眼睛犀利,咄咄逼人;第四,掌纹像“王”字;第五,上半身长,下半身短。他的长相,出生后不久就让他的母亲吕氏“大恐”了一次。
吕氏在冯毅(今陕西大荔)般若寺生下杨坚时,“紫气满庭”。这时,一位来自河东的尼姑对吕氏说:“这孩子不是凡人,不能在凡间养。于是尼姑把他带到庙里的一个别院子里自己抚养。有一次,吕氏抱起孩子,发现孩子头上长角,身上长鳞,又惊又怕,把孩子扔在地上。尼姑进来看了看,说:“已经让我的孩子大吃一惊了,他要多花几年时间才能得到世界。”《隋书》、隋本纪《北史》记载,杨坚在庙里直到12岁才回家。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长这样的人一定是“奇丑”型的人,连他自己都会羞愧。然而,在古代相术发达的时候,这种相貌却是“极其昂贵”。除此之外,他突出的额头和额头上的五个“入顶” 肉“柱”,是“龙颜”的象征。杨坚的额头,用相书上的术语叫“龙犀”,是皇帝的象征。唐代李善说:“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也就是说,这种囟下骨头隐藏,鼻梁连续的“龙犀”,前额隆起,左右鬓角形成的肉“角”,都是“王天下”的贵相。相书中还有一种说法叫“龙颜戴干”,自然是指皇帝的样子,戴干是指头上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据说帝朱旭就是这样的样子。
当时很多人认为杨坚有帝王之相。在陈后主陈叔宝之前,有人担心、害怕和嫉妒杨健的外表。这个人是北周的太祖宇文泰。他曾叹过口气:“这里的性格不像代间人(韩海沙漠群)。《隋书》记载:齐王宇文宪对当时北周皇帝宇文玉说:“杨坚长得很好看,臣每见,不自觉地失去了自己。恐怕不是人下,请早除。皇帝说:“他只能当将军。内史王轨还对皇帝说:“皇太子不是国主,杨坚貌有反相。“帝不悦,说:“必命有在,将若怎么样!杨坚听说这件事后非常害怕,深深地隐瞒了自己。
宇文玉虽然强为冷静地说“必命有存,若若若若”之类的话,其实心里也有点害怕,派善于看相的赵昭去见杨坚。赵昭坚信杨坚“当天下君”,他采取了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骗宇文玉说,杨坚只是一个“作柱国(官名)”的材料,另一方面,他去讨好杨坚,告诉他所有的真相,悄悄对杨坚说:“你一定会当皇帝,你必须经过大屠杀才能坐稳。记住我的话。原文是:“公当为天下君,必大杀后定,善记鄙言。”
杨坚为自己的外表付出了很多代价。襁褓中差点被母亲摔死;长大后,同事嫉妒,皇帝猜疑,总是面临被杀的危险。这使他不得不隐藏自己。当然,他相信自己“当天下君”。他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从别人嘴里听到这样的话,对自己的外表充满信心。赵昭不是唯一一个看到杨坚长相并对他有信心的人。隋书中还有数例可寻。《隋书?庞晃传说,杨坚任随州刺史时,路过襄阳。卫王命令庞晃去见杨坚。杨坚“长得很好看”,奉承他,向他表示忠诚。我希望他成为皇帝后不要忘记自己。杨坚听后,只是深情地笑着说:“别胡说八道!“杨坚的心思,在这个“笑”中显而易见。
赵昭、庞晃、郑译、卢贲、窦荣定等人,将来都会成为杨坚的亲信和心腹,为他篡夺北周王位,创造隋朝天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杨坚的异相似乎缺乏力量。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统一的短命政权,说开就开,光彩夺目,但说完就结束,不仅快,而且彻底。隋朝就是其中之一。杨坚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但他只为唐朝搭了一座桥。最后,他被儿子杨光刺死了。想起来很无聊。
肖像吓坏了陈叔宝:隋文帝杨坚的长相有多奇怪?